? ? ? ? ?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資信大爆炸的時代。看看信息的入口都有哪些:微信朋友圈、公眾號;淘寶;今日頭條;知乎;豆瓣;微博;電視;網站……算一下,你每天有多少時間花在他人制造的東西上?你敢問一下自己這個問題嗎:今天,你創造了什么?
? ? ? ? ? 很多時候,我們本來想著上網查一個資料,誰知道看到今日頭條給你推薦過來的《戰狼2》票房突破56億,你又去看了,花了10分鐘;看完,又看到李晨向范冰冰求婚成功,你又花了20分鐘閱讀這些相關的公號推文……最后,一個小時過去了,你終于回過神來,喔,原來我是要查蘇軾的《水調歌頭》的。但是,你馬上得去辦另外一件事情了。剛才的任務宣告失敗。這樣的場景你是不是經常遇到呢?相信我,你并不孤單。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得千方百計保護好自己的注意力。時時緊記自己的任務是什么,不要受無關的信息干擾。當然,這種功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練成,需要你時時提醒自己,從短的十分鐘開始,到二十分鐘,三十,六十……一直遞增上去,讓自己的注意力能專注于當前你所做的事情上。
? ? ? ? ? ? 我們不能總是沉沒在別人制造 的東西里,比如電視劇、游戲、電影、小說、音樂……我們還需要 為自己留下一些時間,那是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關鍵。當你為自己的一切做選擇時,你就是在做自己,你的選擇最終決定了你是誰!總是沉迷于別人制造 的東西里,會迷失自我,你會淪落為別人收割的對像,首先你的注意力被收割了,然后你的金錢也順帶被收割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永遠要為自己保留一個安全的邊界。
? ? ? ? ? ?人生,就是一個信息流。我們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會化作信息穿過我們的身體,然后貫穿我們的一生。我們身體里最基本的DNA其實就是一大串的信息,遺傳信息決定了我們是人還是動物還是植物。隨后我們出生,我們成長,從嬰兒期到幼兒期,這時候我們開始有記憶,其中絕大部分經過我們身體的信息我們都選擇性地遺忘了,只留下了最重要的在記憶深處,成為永久記憶。
? ? ? ? ?信息這么多,我們怎么辦?有的人的選擇是,什么信息都吸收。這樣會帶來一個什么樣的壞處呢?就如一個人亂吃食品一樣,什么都往胃里塞,最終要么他肥胖過度,要么就得胃病或其他病。信息其實是我們大腦的糧食。為什么平時我們懂得管住嘴不亂吃東西,到了更重要的精神糧食的時候反而隨意了呢?什么信息都亂吃一通,其結果就是讓我們無從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混亂無比。
信息的輸入輸出就決定了生命的質量。
? ? ? ? ? 所以我們一定要在信息源這里把好關,把那些質量差的信息源徹底關閉掉,只留下質優的信息源。這樣,用優質的糧食喂給我們的大腦,才能讓大腦得以更健康地成長,迭代。我們應該養成“精神潔癖”。定期清理一下我們的微信收葳夾;瀏覽器收藏夾;手機的相冊、備忘錄;電腦的桌面及個人文件夾;把相關的內容歸類,形成一個知識管理庫。以后,需要用到什么資料,就從這個庫里面尋找,日積月累,這個庫會隨著你的培養而日漸強大,最終會成為你最重要的武器庫,助你的人生裝上火箭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