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無事,給閨女量體,肚臍下102?165(身高)=0.618 ,標準的黃金比率哈!
女兒小的時候,老公經(jīng)常戲謔,“瑤瑤腿短。” 暗指像我。我每次也總是會跟他逗(斗)幾句。雖說是逗(斗)幾句,但還是會有些不爽(情緒并沒有被接受)。最近給女兒買褲子,只能選擇170的褲子,165于她只是九分褲。
今天量完,心中特別淡然。心想不管任何人說起女兒腿短這件事,我都不會回應(yīng),更不會爭辯,因為我知道事實。
想到這里不禁想起之前看過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說:一個女兒跟媽媽抱怨同齡人對她的評判,有些偏見,她很生氣。
媽媽問她,是否認同她們說的。
女兒的回答是不認同。
媽媽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他們說你是男生,你會如何反應(yīng)?”
女兒嗤之以鼻,“那我當然不會理他們。”
“你會生氣嗎?”
“當然不會啦!我懶得理他們。”
“對,當你確定事實或者自信的時候,你不會關(guān)注別人的話或看法。但是當你不確定的時候,則會不同。”
回憶起兩年前,和朋友聊起OK鏡。她的孩子先配的OK鏡,她說孩子總是偷懶,有時說功課忙就不戴了,結(jié)果度數(shù)還是漲了很多。
我當時特別篤定地說:“瑤瑤肯定不會!” (其實背后我相信自己,更相信女兒。)
女兒聽了,很不滿地扔了句:“還沒配,你憑什么這么說!”
戴了一年半的OK鏡,我跟女兒聊起當時的事,她只是呵呵地笑。她做到了認真對待。
想來的確如此。很多時候,他人的評價或者言語,會影響到我們,是因為我們自己并不相信自己或者不確定。所以 be yourself 是多么不容易呀!
寫到這里,突然想起了黃桐的那句話:別人對你說的話,做的事,從來不能決定你是什么樣的人;你對別人說的話,做的事,才能決定你是什么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