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勝選演講
情景
? ? ? ? 對手、隊友都要照顧到在生活中,無論是個人得獎還是集體榮譽,每個人或多或少總會碰到勝選演講的機會,如果這時候讓你上臺講話,你要怎么說呢?其實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失敗、落選的時候,反而比較容易說話,因為這個時候大家畢竟是同情落敗者的,這時的演講,只要表達自己高貴的態度就可以了,不卑不亢,東山再起總還是有機會的。
? ? ? ? 可是勝利的情況反而比較復雜你把別人比下去了、贏了,被你比下去的人肯定心有不甘。你在很多人的幫助下贏了,沒有對這些人表示好好的感謝,容易讓幫助者感覺心里不舒服。“各位同學,大家好,我呢,就是著名的辯論專家、演說之神黃執中,人稱寶島辯魂,從國際大專辯論賽到當紅的綜藝節目《奇葩說》,我曾在各項語言口才競賽中妙語如珠、談吐一流,裝得了無數獎項。不僅如此,我也經常受邀為許多政府機關、大型企業授課。而今天,我就是要來教大家在生活中要如何好好說話的。”這樣的開場白,會讓我們覺得臺上這位講師真是大師嗎?像這樣吹牛的人,本身就會把自己的格調擺得很低,也自然很難獲得他人的信任。不僅如此,就算有的聽眾真信了,這種方式還有另一個壞處,就是會讓聽眾產生一種挑釁式的高預期。任何人在上臺演講時,最怕的就是在開講之前,主持人就先用各種敲鑼打鼓般的介紹,把聽眾的預期調到最高無論你是哪一種專業人士,都會在這種極端嚴厲的審視下顯得底氣不下足。
小訣竅
? ? ? ? 快速建立信任的兩步法:第一步先適當地降低聽眾的預期很多時候,聽眾對演講者抱持著較高期待,甚至有的主持人已經在介紹階段將演講者的實力與地位大肆渲染,這個時候就需要適當降低觀眾預期。先降低觀眾預期的好處,是能讓演講者在一開始暖身的時候不至于遭到太嚴苛的挑剔。還以黃老師為例,現實中他往往會這么說“剛才主持人講的都只是一些場面話,那我今天呢,不是來給大家上課的,畢竟說話大家都會,我也只不過練習多、比較熟練而特朗普說:“希拉里為國家奉獻了很多,我們應該對此表示感謝,她為這次大選也拼盡了全力,我真的很贊賞這一點。”這句話其實有兩層意思:第一,對方資歷很深;
? ? ? ? ? 第二,對方拼得痕兇。結論自然就是“我”更厲害、“我”的勝利更加有價值。所以在勝利的時候,尤其不要吝嗇對對手的稱贊,我們夸對手夸得越厲害,反而就證明自己越厲害,同時也表示自己是一個有風度的人,實在是彌合分歧這里所說的彌合分歧,其實主要針對的還不是對手,而是自己的盟友。說到這里,你可能會奇怪:勝利不是大家一起贏得的嗎,怎么反而需要彌合內部的分歧呢?這就叫防患于未然。的確,在剛剛勝利的時候,我們并不會意識到內部分歧的問題所在,可是,在一起爭取勝利的時候,我們是有一個統一的努力方向的。但勝利真的到來了,那內部怎樣分配相應的利益和榮譽就成了主要的問題,這個時候分歧也就應運而生了,所以倒不如在第一時間就要努力彌補這種分歧。特朗普在獲得勝利后,馬上就采取了把“我”變成“我們”的說法。他先是說:“我收到了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打來的電話,”接著馬上說,“她恭喜了‘我們”,然后又強調了一句,“這是我們的勝利”。并且特朗普用一個環抱的手勢向全場示意,強調了這個“我們”。在第一時間聲明,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勝利,這是“我們”所有人的勝利,這做法是非常聰明的,只有這樣,這個勝利才會比較長久。回到我們的現實生活,雖然不用去競選總統,但是當獲得榮譽的候,要怎樣發表講話呢?同樣,你也要把自己的這個榮譽變成大家的197榮譽,讓大家覺得自己其實也是一個參與者,這樣對我們個人的形方會比較好。所謂“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把“我”變成“我們”,應該成為你獲得成就時的第一反應再想深一步:當我們勝利的時候,還要進一步彌合觀念上的分談。因為所謂勝利,一定意味著有失敗、有不如你的人。所以,怎樣跟失敗數者在價值觀上尋找共同點,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不要說競選總統了就算我們在單位里比同時間進公司的人更早被提拔,這個時候表態都特別謹慎。千萬不要表現出“我贏了你們”的傲慢態度,而是要表現出在我的領導下,你們可以成為更大的贏家”,這才叫作共贏。
? ? ? ? 關于這方面,特朗普在勝選演講中說了兩句重要的話第一,“對于那些原本并不支持我的人,現在我需要你們的指導和幫助”;第二,“這不是一場競爭,這是一場偉大的運動”。你看這話說得多漂亮:原本你們不支持我,那你們一定是對我的做法有意見;現在我贏了,我需要你們的意見,但這個時候你們的意見不是對我的反對,而是對我的建議、指導和幫助。這句話的奧妙是,其實那些原本看特朗普不順眼的人,現在仍然跟他立場相左,可是這樣聽起來,就像是他們在共同努力了。按特朗普的說法—原本我們不是斗得你死我活嗎?可是換個角度來看,我們其實都是同一個宏觀大局中不同的部分,我們在為同一首交響曲服務,我們這不是一場競爭,而是一場運動,只是分擔著不同的角色罷了。如果把高度升到這里來了,對手就不能說什么了。因為再怎么說,也是對新晉總統的“指導和幫助”啊!第三步:感謝盟友當我們取得勝利的時候,最容易在這個時候出問題的反而是當時支持我們的那些人。因為對手只能暗暗不爽,盟友才會真的被得罪。這就是為什么在頒獎典禮上,那些獲獎者都會用絕大多數的篇幅來感謝自己的支持者,而且很多人都會拿出一個名單來照著念,生怕有所在特朗普的勝選演講中,他用了70%的時間感謝自己的支持者。其中10%的時間,是以談“將來要做什么”為名義來回饋自己的支持者主要就是談要擴大就業,畢竟那些擔心自己的工作保不住的底層民眾是朗普主要的投票者,在這里不得不提到他們。但是這些人畢竟是一個群體,提到也就夠了。所以接下來他用了60%的時間,一個個點名表揚自己最重要的支持者,從他的父母到他的家庭再到他的副總統,還有林總的一些人物總之,感激致辭是越走心越好、越細致越好、越具體越好。60%這個比例很有意思,這其實說明在勝利的演講中,鞏固自身的盟友基礎才最主要的目標所在
使用注意
? ? ? ? ? 我們在做勝選演講的時候,首先要明白一件事:當你的勝利已經成為既定事實,它就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你就算不說,所有人也都知道你是最終的勝利者。這個時候,就應該致力于怎樣將除了你之外的其他人照顧好一他們可不是勝利者,但多關照一下他們,卻能讓你的這次勝得更有價值。我真的非常欣賞坦率地說出對手讓你欣賞的地方,能充分地展示你的風度。但請注意,你所挑選的那些優點,必須是實在而具體的;否則聽起來就會像是虛偽的套話。
? ? ? ? ? 我們少用“我”,沒事多用“我們”,能讓大部分人有代入感,也避免自己被孤立。這不是一次競爭,而是一次運動…,…(或“這場競選沒有失敗的任何競選、競爭、比賽都意味著是某種零和游戲。你贏,就定有人受損失。所以你要淡化這些概念,既團結了更多人,也讓自己的勝利更容易被接受。
如何做敗選演講
誤區-只有情緒,沒有風度
? ? ? ? ? 很多時候,不只是贏家會發表勝利宣言,失敗者也要有自己的感言。相比于勝利宣言,失敗者的演講側重點則不同,它更需要把自己的情緒和講話的分寸,既不要讓人覺得自己輸不起,又不要真的顯是得度底消沉。如果我們恰好站在這個位置上,應該說些什么呢?失敗后的演講有幾種常見的誤區第一種是強烈的表達自己的不服,這樣顯得輸不起且沒有風度。做出這樣選擇的人一般都處于激動的情緒中,不夠理智。這類的演講很少會成功第二種恰好相反,是在失敗后一蹶不振,演講中流露出頹廢的感覺。這類演講如同是宣告自己在這場競賽中完敗,負面情緒很容易波及隊友與支持者。敗選演講的目的是要彰顯自己的風度,甚至是為下一次競賽勝利打下基礎,而以上兩種態度都會起到負面作用。
小訣竅
? ? ? ? ? 優雅地表現不服,我們同樣以2016年美國大選中希拉里的敗選演講為例,看看如何在一篇演講中既能表示態度,又能展現風度。在這屆美國大選中,希拉里民調一路領先;競選聲勢如潮,本以為勝券在握,結果還是被特朗普擊敗。她當然希望將“不服”借由敗選演講表現出來,但如果你聽了她的演講,你就會發現,她的演講大氣、大度,還挺感人,完全沒有不甘心的那種擰巴。其實,她已經把這種不服氣巧妙地包裝在演說里了。
? ? ? ? 綜觀她的演說,在“不服”這一方面主要表達了三點:第一點:我不是徹底的輸家希拉里在演講里是這么包裝的:我們的競選并非只關乎一個人,甚至也不只關乎一次選舉“補充一句,我們參與的,不只是四年一次的大選,我們必須貫穿始終堅持下去。我們依然要盡己所能,推動我們的事業。”這里隱含的意思是:沒錯,這一次的選舉我們輸掉了,但是我們輸掉的也僅僅是這一次,我們后來可是會“貫徹始終”地堅持下去。未來即使我沒成為總統,依然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推動自己所支持的政綱。所以,下一個四年中,我們還有各種機會,我并沒有徹底失敗,我們來日方長。
? ? ? ? 第二點:我輸了,但我沒錯,希拉里說:“我們要打碎所有阻礙實現美國夢的藩籬“不論你是移民、LGBT(同性戀、雙性戀及變性者)人土還是殘疾人士,你都可以擁有這份美國夢。”看起來,這只是希拉里在給大家灌雞湯,然而其中隱含著對特朗普政綱的攻擊。之前的競選中,兩人政綱中最大的分歧之一就在于移民政策和平權政策。希拉里一直堅守政治正確,堅持平權,強調要為移民、LGBT殘疾人士提供更多的機會;而特朗普對少數人群的關注度遠低于希拉里,在移民問題上更是保守,還提出了一系列限制移民的措施。希拉里演講中的“打破阻礙美國夢的藩籬”,暗指的當然是特朗普普的移民政策,畢竟特朗普的原話就是“要在美國與墨西哥邊境上蓋一一墻”。希拉里在敗選演講中再次肯定自己的政綱,其實就是在表示:我實輸了,但我還是不認同你。
? ? ? ? ? 第三點:你贏是僥幸,我輸是有客觀原因希拉里在演講中特別感謝了在 Facebook(臉譜網)匿名頁面她的網民,其實就是暗指美國聯邦調查局對她郵件門事件的調查了選民的判斷。此外,她也暗示了另一點可能影響她成功的原因,她說:“我要專門對所有女性說,我們還沒能打破這個最高和最堅硬的玻璃天花板,所以,我們還要繼續努力,有一天,我們遲早要打破它。正在看我演講的小女孩們,你們也要加油哦!”這也是在明確地暗示:他們不選我,搞不好就是因為他們歧視女性,我面臨的可是職場上“最高”和“最堅硬”的玻璃天花板,所以我輸掉,未必是我實力不行,而是有客觀原因的,那就是主流社會依然對女性領袖抱持著懷疑態度。唉,這就不是我的能力問題嘍!希拉里把我們認輸當中常見的幾點不服心態,用更優雅、更得體的方式表達了出來,告訴對手:我輸了,可我沒有倒下。
? ? ? ? ? 這種認輸不認錯的心態,一方面是向對手示威;另一方面也給自己人鼓了勁兒。這種成功的表達,其中的要點是:以鼓勵、正面的角度進行闡述而且很少從自己個人出發,選取的都是公眾的視角。她不說“我們來日方長”,而說的是“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她不說“你根本不對”,而是說“我們要繼續打破藩籬”;她不說“你們就是歧視女性”,而是說“你們(其他女性)以后要繼續努力,克服我今天沒克服的障礙啊”四項原則輸給自己最不服氣的人,再心有不甘也要表現風度,下面這四項基本原則可以讓我們從容應對敗選后的局面。第一,感謝盟友。認輸和道歉不一樣,不是要說“我錯了”,而是要說“我輸了”。在一場競爭中,每一方身后都有屬于自己的支的追隨者,所以即便是認輸,也要盡量避免讓支持者與追隨者也一起黑鍋。所以,第一時間感謝盟友、肯定盟友的付出與偉大,是一個媽的選擇。
? ? ? ? ? 第二,威脅對手。當然,這種威脅是彬彬有禮的,既要讓對方感知,又不能顯得太小氣、失風度。希拉里是怎么說的呢?她說,我們要尊重特朗普,給他一個中立的態度,因為美國人有包容的傳統,我們包容了很多少數族群,比如非裔美國人、LGBT族群等。希拉里的這一說法其實暗藏玄機:她首先說要給特朗普一個中立態度。這句話的潛臺詞是:特朗普這個人形象不好,很多人不喜歡他希拉里又提到美國有很多少數族群,而事實上這些少數族群大多數都是投票給希拉里的,這就意味著“我雖然輸了,但我還是有自己的實力,有很多人仍然是支持我而非特朗普的”。這就是柔中帶剛,認輸的同時不忘記強調自己的優勢,對對手也有一個威懾的作用。
? ? ? ? 第三,澄清誤解。失敗時必然會面對最直觀的印象:你不行。可很多時候,我們失敗往往是有客觀原因的,怎樣既不顯得推卸責任,又能點出真實原因呢?面對這一情況,希拉里講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話。我們都知道,她的敗選跟美國聯邦調查局在投票之前,突然開始重新調查她的郵件門這件事情有重大的關系。這么大的委屈當然要說,可是如果這個時候說自己敗選就是因為美國聯邦調查局,那自己的形象肯定會顯得特別難看。所以希拉里用一種看似不經意,甚至是開玩笑的方希拉里說:“感謝支持者給我拉票,用你們的各種方式,比如F式提到了這件事。訪、打電話,用你們的 Facebook賬號發表信息,甚至是用你們的亂(B賬號發表信息。”她在說到“私人”和“匿名”的時候,在語氣上特進行強調,她的支持者就知道這是在影射美國聯邦調查局對她的調查了當場就哄笑起來。
? ? ? ? 第四,重建形象。這一點最為關鍵和重要。認輸雖然是一件讓人不子受的事情,可是我們要知道,這是一個很好的重建形象的機會,因為人們總是會本能地對于輸家抱有同情。希拉里在敗選演講中提到:“最后我要跟年輕人說話,我要告訴你們,我為自己相信的東西奮斗一生,你們才剛剛開始,但是不要停止為值得的東西奮斗,是的,這是值得的。”她還專門提到:“現在正在看這段現場的小女孩們,你們要知道自己的價值和力量,你們要追求自己的夢想雖然這種說法也是老生常談,可是放在這個場景下還是很感人的。這就是充分利用認輸的機會,把輸這件事情變得感人,變得與每個人相關,變成一段勵志的故事。本來是敗選演講,現在變成了勵志演講,語言的力量就是這么強大。
使用注意
? ? ? 俗話說成王敗寇,一場選舉過后,贏家通吃,敗者往往會淹沒于人海,再無人記得。敗選演講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繼續保持存在,在失敗后還把自己的支持者團結在自己身邊,以備將來東山再起。這點希拉里做得非常好,從克林頓時代起,她屢屢經歷失敗,但沒有一次失敗底打垮了她,這也是我們選她做范例的重要原因常用句型我們的事業并非只關乎一個人,甚至也不只關乎這一次的勝負我們參與的,不只是這一次的……我們必須貫穿始終堅持下去。我們依然要盡己所能,推動我們的事業。最后我要跟年輕人說話,我要告訴你們,我為自己相信的東西奮斗一生。你們才剛剛開始,但是不要停止為值得的東西奮斗,是的,這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