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再看《請回答1988》和《歡樂頌》讓我對于鄰里關系有了全新的認識。曾經的鄰居可以說家人未滿,路人之上。現在我們不論是在節奏快的大城市還是在二三線的小城市都很難見到過去的那種你來我往,相互幫襯的鄰里了。彼此之間都是陌生人,彼此不串門,彼此互不關心,透過貓眼窺視彼此。大家覺得這樣可以保護隱私,可是這樣的關系反而讓我覺得難受,用一個詞來苛刻的形容就是涼薄。
? ? ? 很喜歡韓國的一個傳統就是新搬到小區的人家要挨個敲開鄰居的門送些吃食,拜托以后多多關照,住進小區會定期一起開個會什么的,增進彼此感情。這樣的文化傳統很具有人性化,畢竟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幫助但遠水解不了近火,這時候的鄰里幫忙是那么的及時。這樣的習俗讓鄰里和諧而充滿溫情,讓人心里暖暖的,雖然平時看來并沒有什么,可是關鍵時候可接燃眉之急。
? ? ? 記得小時候住在外婆家,那時候住的是北方的平房,街道胡同里的每家每戶都認識,大家誰家做好吃的會分給鄰居,家里缺點柴米油鹽就叫小孩子去鄰居家借用,有難事鄰居都會幫忙,有喜事鄰里分享,過年挨家挨戶的拜年,年味兒十足。小孩子們也是更快樂的,有了更多的鄰居朋友,感情深的“發小”“青梅竹馬”是一輩子的朋友,彼此吵吵鬧鬧好不快樂。那樣的時光里盡管物質上不是很富裕,我想起碼在精神上是快樂和滿足的,即便鄰里之間會有些雞毛蒜皮的小摩擦,但這都改變不了這種地緣維系的暖心情感。
? ? ? 現在,我們的物質生活不斷豐富,鄰里之間反而沒有了那么多的交流,大家都是點頭之交,防備心理更甚于親近心理。而原來的互幫互助的其樂場景也更難得一見,都不知道鄰居到底是誰又什么時候換了鄰居,小孩子們也很少像原來那樣放學后三兩成幫的一起玩耍了。鄰里之間起沖突,漠不關心鄰居家中病倒無人知等新聞屢屢出現,大家之間的關系除了冷漠冷漠還是冷漠。
? ? ? 很多人看了《歡樂頌》都很羨慕五個女孩的鄰里關系,盡管是彼此有摩擦有沖突,但是歡樂遠遠多于難過。大家彼此關心這不是多管閑事,反而是一種情感的經營,這種狀態是我們渴求的,但這僅僅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是對于現在鄰里關系和諧的一種訴求。在當今的城市中很難遇到這樣的鄰里,擁有這樣的鄰里關系。
? ? ? ?不是說完全沒有很好的鄰里關系,而是說很少,可以說少的接近于沒有,我們不得不思考一下為什么會這樣。我個人覺得大家對于他人的防備心越來越重,對于他人不信任,這是一種沒有安全感的體現。雖然我們有社區服務,但是真正的鄰里關系是需要這個社區鄰里彼此去經營的。溫暖的鄰里關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產生的,需要鄰里間打開心防,少一些冷漠,多一些關心,也許我們的鄰里生活可能就會更加的多彩溫暖。希望未來這樣和諧而溫暖的鄰里關系能夠成為常態。而不再需要緬懷過去而回味睦鄰友好帶給我們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