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多來,阿里巴巴投入巨資新開20家盒馬鮮生,且戰略投資區域零售企業三江購物、聯華超市、新華都、高鑫零售等。算上之前對銀泰和蘇寧的投資,阿里巴巴對線下零售的投資規模已達到750億元。我們不禁疑惑疾如風、侵掠如火的阿里為何要改變戰略,開始涉足線下?這值得我們思考。
對于網購,中國早已走到世界前列,前方的風景如何我們未可知,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帶領大家過河的黑駿馬——馬云,曾和王健林爭論道“要干掉實體店,電子商務將取代實體零售”。當爭論變為眾人茶余飯后的談資時,這個具有顛覆性思維的企業家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推翻了之前的設想。2016年10月,馬云在演講中宣稱阿里將拋棄“電子商務”這個說法,轉而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那新零售是什么呢?按照阿里研究院給出的界定,新零售就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泛零售形態”。這意味著“新零售”將超越傳統零售與傳統電商的二元對立,試圖通過新技術、新能源來重塑零售業態的“人”、“貨”、“場”關系。
馬云為什么要做新零售呢?我認為原因有三點:第一,市場教育我們線上無法殺死線下。第二,介入線下將可以擁抱海量的數據資源。第三,面對即來的物聯網,不得不提前布局線下場景。下面將具體展開論述。
對于第一點,市場用現實告訴馬云,線下的實體店你殺不死。縱使2017年雙十一天貓交易額達到“駭人聽聞”的1682億元,但數據顯示,中國網絡零售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例,2016年占比 12.6%,2017年前半年13.2%。線上用了這么多年,連20%的市場都沒搶占,可見占比 80%以上的線下交易不是你說殺就能殺死的。
對于第二點,介入線下,阿里巴巴可以獲取海量數據資源。馮小剛的賀歲片《天下無賊》中黎叔有句名言:“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十幾年過去了,有什么可能比人才更珍貴的么?有!那就是數據。未來的企業,離了數據將寸步難行。阿里巴巴僅利用天貓的線上數據,就可以把市場掀得天翻地覆,面對被實體零售商無視的更加海量的線下數據,這就像一塊肥肉,叫人如何不咬。對線下數據的收集、清洗、利用,需要云計算的幫助,而這方面阿里云才堪大用。
對于第三點,面臨即來的物聯網,阿里不得不提前布局。隨著5G通道的鋪設,萬物互聯的時代即將到來。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技術將會徹底改變整個社會與經濟,如何搶占先機將智能科技、數據、人等元素進行重構?這就需要占領更多的場景。雖然線上的場景已比較豐富,但是若想繼續在下一屆華山論劍中保有一席之地,阿里不得不迅速搶占廣闊的實體店場景。
12月8日,《財經》獨家報道稱,騰訊重金入股永輝超市旗下生鮮超市超級物種。中國互聯網的兩極——阿里巴巴與騰訊都已入場,新零售這場大戰的序幕才剛剛拉開,好戲即將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