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我們發起了關于微信公眾號的投票。
在48小時的投票過程中,我們收到了來自4個國家、25個省份的261份有效投票(感謝萬能的IP地址定位,天下華人一家親有木有)。
根據投票結果,大家選擇的名字排序依次為:保險學人、保見匯、Ins、保險工坊和其他。
本著完全尊重大家意愿的原則,我們興奮地想:公眾號終于有名字啦,這下可以名正言順了。
順著這股興奮勁,我一口氣注冊了公共郵箱、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還抓住時間的尾巴,順便注冊了小型的個人網站。以為一切都會一直順利下去,可是生活狠狠閃了我的腰。準確地講,是騰訊微信潑了我一盆冷水。
現在我被澆醒了,可以和大家嘮嘮這件難忘的小事。
那天早晨是個明媚的中午,嗯,我買好瓜子找來板凳,開始注冊“保險學人”的微信公眾號。哇,果真是流暢啊,心里一遍又一遍默念“天時地利人和”,好像也應該感謝一下上帝?
就在這個幸福的瞬間,突然,我看到了這個界面:
我一愣,有點莫名其默,侵權風險?!
趕緊去微信上搜索一下,沒有“保險學人”這個名字。轉念一想,難道是侵犯“經濟學人”的神圣領土了?這倒有可能,人家可是我等草根膜拜的老牌資本家呢。于是,又好奇地搜索了一遍,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居然有兩個“經濟學人”的公眾號,其中一個是雜志官微,另一個是翻譯該雜志的民間團隊。這次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難道它就不侵權?還是我的思路跑偏了?
然后,我不服氣地又試了一遍。結果,當然是如上圖啦~
就在介個困頓交錯時候,一個念頭浮上心頭,我應該去找萬能的淘寶啊。
果然,淘寶上有機智的掌柜們。他們在產品宣傳里面寫的真是誘人。于是,我非常沒有原則地想試試(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既視感)。可是,賣家在汪汪上說,我們只能解決騰訊微博的認證問題,微信認證可能需要500RMB以上,而且需要你們提供相關的資格認證。這可真是稀奇,我要是有這些材料,還找淘寶干嘛。你們這些掌柜是猴子派來的逗比嗎?
最后,我和我的小伙伴們想了很多招數,包括蓋假章、托關系之類(噓~)。當然,都只是YY而已。
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痛苦啊,糾結啊,誰來拯救暴走的我!我突然明白,這不正是江湖中失傳多年的“不能說的秘密”嘛!哎,暗藏玄機哇。
總之,我認了!
可是,我們的公眾號不能沒有名字啊,這結果沒法和親們交代不是。只能退而求其次,選了“保見匯”。
我們說退而求其次,并不是這個名字比“保險學人”差。而是說,在遵從大家意志這件事上,我們只能這樣了。(不過,曾經為“保險學人”投出寶貴一票的朋友們也不用過于傷心。我們走的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路線,至少會將其作為我們的一個欄目名。在某個看不見的明天,我們興許會把這個名字拿回來!)
事實上,這些備選方案都是籌備組的小伙伴們智慧的結晶,它們都能夠表達我們的意思。
正如我們在投票選項里面說的,保見匯:體現特色,與現有名詞諧音,朗朗上口。
保是保險,代表專業的視角,是前提;
見是遇見,代表自由的態度,是核心;
匯是匯聚,代表開放的精神,是關鍵。
我們是一群對保險依然懷揣理想的年輕人,致力于將“保見匯”打造成為值得信賴的保險同業信息交流自媒體平臺。
?為了更好地表達理念,我們還讓神奇的小伙伴們做了圖標。如下圖
圖標突出英文保險的前三個字母“INS”,顯示出我們專業主義這個前提;其中字母N與S有所重疊,這正是遇見的象征,我們讓文章與人相遇,也期待人與人信息的相遇;而整個底色采用綠色,鋪滿整個圖案,充滿自由活力,透露著我們開放的精神。
怎樣,還算讓您滿意嗎?
對了,現在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直接搜索“保見匯”,或者直接輸入“insurism”(長按可復制),找到我們哦。要不然,你掃描一下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