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淘咖啡的露面, 無人超市成為了新的熱點,在淘咖啡亮相前的幾天內,F5未來商店完成3000萬元A+輪融資、繽果盒子完成超1億元A輪融資,無人超市忽如一夜春風來,頗有成為共享單車之后的又一個風口的架勢。
一、風起Amazon Go
2016年12月5日,亞馬遜宣布推出革命性線下實體商店Amazon Go, Amazon Go顛覆了傳統便利店、超市的運營模式,使用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以及傳感器融合等技術,徹底跳過傳統收銀結帳的過程。讓人眼前一亮,拉開了這波無人超市熱潮的大幕。
根據亞馬遜的介紹,Amazon go店的面積將達到1800平米,消費者只需在商店入口處打開Amazon Go手機app掃描一下,然后進店隨便逛,拿走任何喜歡的東西,然后直接離開。不需要結賬,不需要用卡付款,也不需要裝袋。整個購物的主要流程如下:
1、 消費者用手機像地鐵刷卡那樣,進入店鋪(必須已在亞馬遜注冊賬戶)。與此同時,位于入口處的攝像頭會進行人臉識別(識別的技術主要是Amazon Rekognition)
2、 當消費者在貨架前停下來時,貨架上的攝像頭、紅外傳感器、壓力感應裝置(記錄商品被取走),以及荷載傳感器(記錄商品被放回)會記錄下消費者取走了哪些商品(購買)以及放回了多少商品(不購買)。同時,這些數據會實時傳輸給 Amazon Go商店的信息中樞,每位顧客都不會有延遲。
3、店內麥克風會根據周圍環境聲音判斷消費者所處的位置。
4、在離店時,傳感器會掃描并記錄下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同時自動在消費者的賬戶上結算金額。
通過以上流程我們可以看到,Amazon Go是亞馬遜一脈相承的風格,充滿了技術含量,同時特殊的貨架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緊貼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趨勢,在零售業帶來一種新的形態,被紐約郵報描述為“下一個工作殺手”。
歐美零售業人力成本支出在12%左右(我國是7%左右),同時歐美存在老齡化的問題, 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的概念,的確可以解放勞動力,有力地彌補用工短缺,緩解雇傭成本過高帶來的盈利壓力。而且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發展,系統能夠成為個性化助理,根據消費者以往的購物記錄,為消費者做出符合需求的個性化推薦。
但是目前Amazon Go在也存在兩個比較大的問題,所以目前還只是在內部試用,并沒有正式開始推廣。
問題1:目前識別技術還需要完善,一旦超市里人多了,系統的計算量即會迅速變大,商品加購準確性也不好保證,這也是為何它不能容納超過20個人的原因。
問題2:貨架的成本和售價都很高。超市越大,需要的貨架越多,智能貨架的采購成本和維護成本也就越高。所以,最終能不能真的低于人力成本還是個問題。
我覺得Amazon Go的概念和技術都是超前的,但是距離正式商用還是存在一定距離的,就像是汽車行業的概念車一樣。
二、推動國內熱潮的淘咖啡
2017年7月8日,在杭州舉辦的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阿里巴巴向世界展示了其首家無人超市“淘咖啡”。外界驚呼阿里巴巴要改變零售界,并將國內無人超市的熱潮推向了新的高峰。
淘咖啡是一個占地達200平方線下實體店,將集商品購物、餐飲于一身,可容納用戶達50人以上,而實際容納規模可隨場地面積而增加。進店時,打開手機淘寶,掃一掃店門口的二維碼,獲得一張電子入場券,通過閘機時掃這張電子入場券,進入店內之后就可以購物了。進入后全程不用手機,甚至包括最后的支付環節。店內的系統會自動識別你的商品和你本人,從而在與你綁定的支付寶上完成支付。整個購物的主要流程如下:
1、第一次進店,用戶需要打開手機淘寶,掃碼獲得電子入場碼(簽署數據使用、隱私保護聲明、支付寶代扣協議等條款等),通過認證閘機、放好手機(注意,之前全程不再再掏出手機),開始購物。
2、用戶可以隨意拿起任何一樣商品,或者在餐飲區點單。這和日常購物并沒有什么區別,直到用戶離店。
3、離店時,用戶必須經過一道結算門。它由兩道門組成,當第一道門感應到用戶的離店需求時,它便會自動開啟;幾秒鐘后,第二道門將開啟,此時結算門已經完成了扣款。最后旁邊有機器提醒,本次支付寶扣款金額等等。
店中主要是使用了生物特征自主感知技術,讓消費者在不必配合看鏡頭的情況下,精準地通過生物特征識別真人,同時輔以室內目標監測及跟蹤視頻分析。
結算門是另一項高技術含量的環節,主要實現商品識別和扣款,至于使用的是RFID還是機器視覺技術,目前尚不得而知,因為商品識別技術目前還比較敏感,涉及到專利申請,并未公開。
淘咖啡被認為是馬云所提出的新零售上重要的一步,是一套完整的無人零售解決方案,是阿里巴巴在線下消費場景的重大突破點。更有甚者認為,如果能搶到大量線下場景,支付寶的身份+支付系統就能奪回很多被微信支付搶走的小額支付場景。
我覺得淘咖啡在概念和技術上來說,就如同阿里巴巴在國內互聯網界的地位一樣,是處于領頭羊的地位,不過跟Amazon ?Go一樣還是處于實驗室階段,更多的是展示作用,離全面的鋪開還是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同樣是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市場、場景應該是縮小版的淘咖啡,但是一年多下來,也沒有全面鋪開就是很好的例子了。
三、資本的熱點“入門級技術”的無人便利店
Amazon Go、淘咖啡代表的是巨頭玩家,擁有高技術和完整的解決方案,高舉高打,在現階段更主要的還是在試點,而運用入門級技術(像RFID等門檻較低的)無人便利店,追求的是低成本快速復制 ,更容易實現規模商業化,就逐漸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
6月28日,創新工場宣布完成對F5未來商店的3000 萬元A+ 輪融,此前,F5 曾獲得創大資本 200 萬元的天使輪融資,以及TCL創投的 1000 萬元 Pre-A輪融資。7月3日,另一家無人便利店企業繽果盒子也宣布已完成 A 輪融資,金額超 1 億元。
1)F5未來商店
F5未來商店是一家利用機器自動化結合算法替代人工的24小時智能無人便利店。 這里無需服務員,所有烹飪、沖調飲品、取貨、結算、庫存盤點、清潔工作均由機器自動完成。
F5未來商店最大的亮點就是自主研發和生產的機械臂,無人便利店由四臺機器設備構成,一臺快消品售貨機,主要售賣罐裝飲料等標品,平均7秒出貨;一臺鮮食商品售貨機,售賣車仔面、魚蛋等鮮食,平均50秒出貨;一臺沖飲售貨機,售賣咖啡等飲品,平均20秒出貨;以及一臺自動餐桌清理設備。
F5的門店面積在30-60平米左右,單店設備+裝修成本在15萬元左右,目前主要在廣州和深圳進行運營。
2)繽果盒子
繽果盒子于2016年8月開始在廣東中山地區啟動項目測試,2017今年6月初落地上海后開始引發廣泛的關注,是目前國內獲得投資最多的無人便利店品牌。
繽果盒子主要采用的是RFID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 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繽果盒子目前就是通過這種電子標簽來實現自助購物時的商品識別。整個購物的主要流程如下:
1、掃開門二維碼,智能識別開門。
2、選購商品,并將商品放置到收銀臺檢測區。
3、根據收銀臺生成的付款二維碼 ,掃一掃付款。
4、取走付款商品,系統自動開門。
目前該品牌的無人便利門店有大號和中號兩種型號,面積分別為15.6和12.48平方米,分別可容納800和500個庫存單位(SKU),單點投入成本在10萬元左右,主要在上海進行試點,計劃 1年內完成5000個網點的鋪設。同時宣稱RFID只是過渡產品,預計8月份后會以圖像識別代替RFID。個人覺得實現技術替代還是有一定難度,起碼需要一定時間。
3)額外補充:無人售貨機的“升級版”
也有將多臺無人售貨機租個門面放在一起的無人便利店,來趕這個熱度,我且稱之為無人售貨機的“升級版”吧。
由于在技術上并沒有什么創新,只是單純的布放未必能吸引投資,不過個人認為除開對門店空間的利用性差一點以外,就實用性而言,比目前的入門級無人便利店并不會差。
四、為什么會是新風口
當線上的場景逐步飽和以后,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線下零售的場景正在被哄搶。假如能夠把更多的線下流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用戶,在這個線上流量枯竭的后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定會產生巨大的價值。
移動支付的發展,線下支付場景的拓寬,為其提供了硬件成本,降低了用戶教育成本。同時互聯網企業越來越重視數據的獲取,用戶零售的數據在營銷、征信等方面能創造的價值比所謂的零售毛利潤更高。
最后中國的投資機構并不缺錢,而是缺好的項目,無人超市其實是一個可以給投資人講出動聽故事的好項目,是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投資熱點的項目。
五、個人的幾點看法
1、人工成本未必是省掉的重點
前面已經提過,我國的零售業人力成本支持僅占7%左右(歐美12%),而且無人超市(便利店)只是省去了門店人員,補貨、倉儲等人員依然需要,所以在我國,無人超市人工成本未必是省掉的重點。
對于淘咖啡這種,更多的是將互聯網思維運用到了線下,用技術的手段解決重復勞動工作的問題;而對于其他的而言,最多大成本節省我認為是門面費用這一塊,包括門面轉讓費和租金,讓開便利店的成本會下降很多。
2、淘咖啡的購物過程跟淘寶的購物過程是一脈相承
淘咖啡的購物過程個人覺得其實就是把線上淘寶的購物過程搬到了線下:
進店打開手機淘寶掃碼獲得電子入場碼,我們可以看成是直接進入了淘寶的一個店鋪;
用戶隨意拿起任何一樣商品,我們可以看成是加入購物車;
離店時經過的第一道結算感應門,我們可以看成是確認訂單;
第二道門完成扣款,我們可以看成是對訂單進行支付。
怎么樣,是不是熟悉的感覺?
3、無人超市不會完全取代現有的,而會是互補
超市有一定的地域性,盡管有全國性的連鎖超市,但是不同的省份總有不同的地頭蛇。做好超市需要更強的供應鏈,在選址、布局、營銷等等方面都需要足夠的經驗,這對于互聯網企業或者創業公司來說來說,并不是擅長的部分。所以我認為盡管是新零售,但也不是取代老零售,而是互補。
另外像無人便利店是需要面臨有人便利店的競爭的,特別是夫妻店,做的是熟人、人情生意,賣的是產品價值+感情價值+服務價值。同時無人便利店開在小區內,服務的半徑有限,對于經營好的地段,可能會吸引多家無人便利店進駐,加劇競爭。因此無人便利店肯定是有他的市場空間,但更多的是彌補有人便利店的不足,而不是完全取代。
4、無人超市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
淘咖啡在介紹的時候,就曾到過會根據感知技術,以及室內目標監測及跟蹤視頻分析來判斷用戶拿到一個商品后的決策過程,進而來優化,其實這就是提到了大數據的一個關鍵點,不光只是需要用戶的交易數據,而是需要全量數據(交易數據+行為數據),只有這樣,大數據獲得的數據才更有意義。同樣是無人,別家能夠完成交易就不錯了,而淘咖啡能領先別人幾步,這也是依托強大的技術能力和積累。
拋開淘咖啡不說,像RFID這種技術本身門檻并不高,很容易被復制,同時一個RFID標簽的價格在0.3-1元,還是一次性使用,貼上去也要人工,在成本上也是一種支出。因此想要做好無人超市,技術不光是噱頭,更是重要的基礎,會比其他行業對技術的要求高很多。
5、這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對于相關的創業公司,特別是已經取得一定成果的公司來說,是一門好生意,因為資本的熱度會讓他們更能聘用好的人才,更容易擴張,而且我覺得肯定會大力推動加盟,不單是直接賣產品(快速收攏資金),還是一種長期的收費技術服務,這正是技術型公司夢寐以求的。
但是想要加盟無人便利店的來說則未必是一門好生意,估計不少人都是看著不需要請人去投入的,但是便利店經營的問題并不是少請幾個人就能提升很多,其他諸如選址、選貨、配送等的問題還是繞不過的,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跟無人娃娃機或者無人售貨機不同,你買來機器只要選好地方插上電再定期補貨就行了,服務提供商的技術服務是必須的,甚至進貨、配送這些他都可以壟斷。當然并不是這門生意就不能做了,而是應該從更多的角度全方位去思考后再做決定。
6、前景如何?
毫無疑問無人超市會是發展的趨勢,這也是整個時代朝智能化發展的趨勢,技術的逐步成熟會推動無人超市的商業化應用,資本會進一步關注和進入。技術會成為關鍵的門檻,正是由于對技術有要求,而且目前除開淘咖啡以外,國內并沒有特別領先的技術,所以我覺得一定時期內,不會出現行業壟斷的寡頭。
大膽假設一下,淘咖啡技術應用成熟以后,阿里開源自己的技術框架并配套相關硬件,做為技術提供商讓創業公司來應用,并獲取相關數據或者采取螞蟻信用現在數據開放回盤的模式,那就不光只是搶到大量線下應用場景了,而是向新零售邁出關鍵而又重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