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題目,你肯會覺得,這分明是給睡懶覺起了一個文藝的名字。
如果說這個生活不規(guī)律的人是《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那你是否會覺得理所當(dāng)然呢?《早晨從中午開始》是他在寫完這部歷時5年的長篇巨制小說后的總結(jié)心得。是的,這位偉大的小說家的早晨開始于中午,是常年積攢下來的寫作習(xí)慣,也是“當(dāng)生命進入正午的時候,工作卻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陽一般充滿青春的朝氣投身于其間”的賦意。
人生有多種多樣的展現(xiàn)形式,能滿足我們內(nèi)心的生活也不盡相同,平靜怡然、激流勇進亦或跌宕起伏……路遙在寫完十三萬字的中篇小說《人生》后,完全陷入了“暖烘烘”的門庭若市般的名人生活。這可能是我們每個人的追求,有了名來了利,好像整個世界的人都知曉你的大名,之前緊閉的圈子大門都在向你招手敞開,作為一個躬身耕耘的作家來說,長久來默默無名的日日夜夜,在換來世俗成就時內(nèi)心卻充滿了惶恐和不踏實感,長久來的“與世隔絕”的寫作工作讓看似光鮮和與“世界緊密的互動”都顯得炫目和光怪陸離,他渴望重新投入一種沉重,“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會活的更為充實”,看到這句話,我沉思許久。
這讓我想起70多歲高齡的稻盛和夫臨危受命接手即降破產(chǎn)日航的重振工作,不論是埋頭寫作還是建設(shè)企業(yè),這兩人何其相似,在追尋自己使命和興趣的過程中,不出所料的收獲了世俗的種種,沒有在鮮花掌聲中止步,沒有在某個溫暖的港灣停泊,依舊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孤獨”的內(nèi)心。
由于到了年底需要寫公司新年致辭,昨天跟欣姐聊天,問到2016年她最大的個人成長是什么時,她說“創(chuàng)業(yè)很艱辛,經(jīng)過這幾年的創(chuàng)業(yè),尤其是資本寒冬的這一年,讓我開始更加接受世界的無常,有些事情就是暫時無法解決的,小孩子或者我們年輕時付出馬上獲得反饋和收獲,但回過頭來看,成長不意味著焦慮和困難越來越少,而是你越來越有能力與問題和平相處,帶著問題出發(fā),讓這些問題和困難當(dāng)作往上攀爬的養(yǎng)料……”
我們的生活都會經(jīng)歷不順暢、困難的日子,事經(jīng)歷的少風(fēng)浪經(jīng)歷的少見識少,未被拓寬的眼界和心胸會讓我們顧此失彼,失意傷心;也有身邊人的無常到來對身心的煎熬考驗……這也是我自我探索的一年,辛苦也疲憊,跟著未知的世界探索未知的自己,道路艱險不易要時時跟放棄妥協(xié)的想法斗爭。
在一無所有的時候,我更渴望腳踏實地的生活,更接地氣的想法,欣賞接地氣的做法。在平凡的世界里,作者也是平凡世界中的一員,讓這宏大的篇章尤為動人,我們都是這平凡世界中的一員,在做著許許多多的事情。
托馬斯曼有句話說:終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它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