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明與春嬌系列,可以說陪伴了我的整個青春歲月,從高中到大學,從懵懵懂懂天真幼稚初嘗戀愛滋味,到經歷過幾段戀情變得更加成熟。和十二夜一樣,標準的港片,真實地還原生活本身,讓看電影的我們真切地看到了無數個我們自己。沒有國產片狗血的劇情,也沒有日韓片的唯美和浪漫,倒是將生活中細細碎碎的東西都展現到觀眾面前,供我們消遣或是思考。
不知為什么,我喜歡反復觀看喜歡的電影,特別是一些能夠引發我共鳴和思考的電影,而志明與春嬌系列正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看一二部的時候正值青春的懵懂歲月,有安靜喜歡的人,卻并沒有引起我的共鳴,只是將劇中I MISS U的梗照搬到現實生活中,然后成功脫單。看著劇中的春嬌與志明從相互陌生,相識,萌生好感,相互試探,熱戀,在一起,分手,又復合,真切地還原了情侶相戀的整個過程。
那時候覺得原來兩個人在一起是一件多么簡單的事,只要看對了眼,互生情愫,在一起相處能夠開心快樂就好了。那時候還會為了“我大過你,但我高過你啊”這樣不像表白的表白而感動,還會為了“我努力想要擺脫張志明,到最后卻變成了另一個張志明”這樣的感嘆而唏噓。
后來上了大學,有了新的戀情,和室友一起又重溫了一遍,卻看得我喘不過氣來,覺得壓抑。沒有當初的輕松和愉悅,開始去思考余春嬌的選擇。
一個是尚不成熟但很愛的張志明,他會裝鬼來嚇唬自己,會孩子氣地在馬桶上玩干冰,會答應和自己朋友聚會之后還去聊工作。另一個是成熟有責任感有擔當會照顧人的SAM(徐崢飾),會貼心地幫忙打撈落入馬桶的手機,會帶著自己做的便當一起去他的母校野炊,會帶著女友一起工作并時不時考慮她的感受。
那時候真的覺得,適合春嬌的應該是SAM才對,除去年齡和事業不說,光是他會照顧女朋友,懂得女人心這一點,就真的打敗了好似永遠長不大的志明。可是最后,春嬌看過志明搞怪版的《別問我是誰》,還是決定和志明在一起。
我想究其原因,是因為余春嬌從始至終喜歡的,就是張志明那樣好似長不大的男孩,會制造一些小浪漫,搞一些無傷大雅的怪,況且兩人之間還有甩也甩不掉的回憶和牽絆,還有那些磨合至今的習慣。
有時候人真的很懶的,不愿意去展開一段新戀情,因為懶得重新去習慣對方,因為未知的不確定性。春嬌喜歡志明,就像志明執著地喜歡吃便利店意大利肉醬粉一樣簡單,喜歡就是喜歡,覺得他什么都好,是沒有緣由的。就像楊千嬅《沒有目的地愛了》說的那樣。
我們就這樣沒有目的地愛了
毫無保留只因彼此地愛著
不必過多解釋 你我有太多往事
曾經說好的 取了就不能舍
我們天生都是彼此地學者
誰又知道世界滅亡的那一刻
唯一欣慰的是有你陪我迎接那一刻
果然同樣一部作品,不同的時候去看,心境和感受是不一樣的。到了現在快畢業的時候,看了第三遍,又有《春嬌救志明》上映,張志明好像始終是那個需要被春嬌照顧,長不大的孩子,但他好像終于有了一絲改變,聽他說“最后一次啦,我會乖乖的”,居然真的有那么一絲的感動。
其實愛情真的很簡單,兩個人合拍就好啦,過得開心就行啦。就像好多港片里始終會說的一句話“人嘛,最重要的是開心。”轉念一想,這一生中會遇到千千萬萬的人,但到頭來真正喜歡和動心的也就那么幾個。這也讓我終于懂得了春嬌的選擇,可能也是大多數女人的選擇。交往對象各方面條件都很好,也很適合自己,一切看上去好像很完美,卻仍然會覺得少了些什么東西,可能是一份共同的回憶,可能是荷爾蒙的碰撞,也可能是在平淡如水生活中的一絲刺激和意外。
其實一開始,我們也不知道對方是不是適合自己的那個人,只是試著去相處,去磨合。然后當愛情中的熱烈和荷爾蒙全部褪去之后,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全部攤到桌面上來,發現對方身上的光環不再,發出原來他也不過如此的感嘆。所以開始尋求下一個讓自己心動,燃起愛火的人。反反復復經歷了幾段這樣的感情之后,才頓悟,原來永遠都沒有與我們剛好合適的人,畢竟最恩愛的夫妻在一生里也有八百次想掐死對方的沖動。人與人之間是有太多的不同,可當初不正是因為這些與我們的差異吸引了我們,讓我們忘卻自己,失去理性嗎。
勇敢地去喜歡和愛,勇敢地去開始和嘗試,即使走到最后發現那個人不是他又有什么關系,至少讓自己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至少曾經在一起的時光是誰也拿不走的,這就好了。畢竟愛情的感覺會慢慢淡去,剩下的卻是更加深厚的責任和親情,正是這些,讓一段感情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