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孩子還小的時候,總是覺得等孩子大了,會走路了,去上學了,我就解放了。
這話被一些孩子大了正在上學的朋友聽到,就反駁我,說到時候更操心,那時我就覺得有什么好操心啊,現在女兒上學了,是我曾經羨慕朋友可以解放的那種樣子,然而,我卻并沒有解放,最近更是為了女兒在學校被打和打架的事兒焦頭爛額。
然后,就迫切的需要點什么來安慰我自己,就把本月要讀的《心理營養》拿出來,是群友念小娜推薦的書,買來一直沒看,這一看可不得了啊!簡直太好太好了!
只看了前面一點,心理營養是像空氣和水一樣重要的東西,而這么重要又平常的東西,是我們最最容易忽略掉的。往往等到問題嚴重的時候,譬如霧霾出現了,我們才意識到要保護環境,那么心理呢?是不是等到心理的霧霾出來了,我們才能重視起來?
我很慶幸加入了弗蘭克的這個收費寫作群,認識了念小娜,知道了《心理營養》這本書,了解了心理營養的概念。
書中第二章里面關于天生氣質的分析,對比下我女兒屬于憂郁氣質類型的孩子,各種優缺點的描述簡直就是真實寫照。
對比之后,我才明白女兒的安全感缺乏好像真的來自于我這位強勢的麻麻,而我以前一直以為這方面是因為她爸爸的缺席而造成的。
她的力求完美特別是需要他人肯定的性子,則完全來自于成長中缺少了父親給予的肯定和贊美。
然后我仔細的想了想,女兒和她爸爸最經常的溝通方式是什么樣的呢?
畫風是這樣的——視頻,電話,語音。
然后對話是這樣的——
寶貝喊爸爸。
爸爸。
寶貝想爸爸了嗎?
想了。
哦。那寶貝你在做什么呢?
沒什么。
哦,那好吧,寶貝你去玩吧。
她爸爸經常夸她——寶貝真漂亮!
她爸爸經常表白——你是最最重要的,爸爸最愛的是你。
然后,她爸爸陪她的畫風是這樣的——一袋零食,一部手機,一臺電視機。手機刷著網頁,電視放著動畫片。去超市各種買買買,送她的禮物,漂亮裙子鞋子芭比公主娃娃玩具。
今天,我在看她,她問我,你看什么啊,我又不漂亮。
她明明是那么漂亮的一個女孩子,可是她卻總說自己不漂亮,我反駁過她很多次,可是她還是依然故我的重復著她自己不漂亮!怎么就不漂亮了,他爸爸還經常夸她,顯然,不奏效,那是因為那并不是發自真心的夸贊,她聽的多了,自然當爸爸再說假話了。
看,養個孩子,不光要照顧她衣食住行,更要關注她的內心成長,而這是我從前沒有重視起來的一部分,也是和我一樣第一次當父母的家長沒有重視的,寫下這些,只是希望為人父母的都能多關注一下孩子的心理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