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2021年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三。秋冬季正在向我們走來。
在這個秋冬季節里,盡管天氣漸漸變涼,但總有一些溫暖感動我們。您是否還記得滿地金黃色的落葉,您是否還記得在秋風里他(她)為您系好圍巾或披上外衣,您是否還記得飄落的第一場雪,或許您還記得冬天里的烤白薯,歡樂的、傷感的,興奮的、難忘的,都是您生活中的一片秋葉,讓我們珍藏您的記憶,分享您的記憶,感受一個不平常的秋冬。快快拿起筆,寫下您對秋冬的感悟……
想起郁達夫的《故都的秋》那是悲涼的;回味老舍的《濟南的秋天》,那是詩意的;再看林語堂的《秋天的況味》,是華麗恢奇的。和魯迅一起看《雪》,那是雨的精魂;茅盾筆下的《冬天》,圍爐話舊,踏雪尋梅,冬天越是寒冷,春天越將早些到來;在喬治·桑看來,冬天是最燦爛、最輝煌的。
在您的眼里秋季、冬季是什么顏色的,是什么樣子的?有哪些有趣的人和事,您都可以一 一描述。
我們在春天里邂逅,在夏天里相處,在秋冬季如約而至。
我們在等您,等您講述關于秋冬季的記憶,或許您在吟唱“秋之韻”,或許您在譜寫“冬之歌”,我們期待著您的賜稿,并努力為您傳播,讓更多的讀者讀到優秀的作品。
每位作者根據兩個不同單元,最多有兩次投稿機會。
影評稿件可以影視作品中某一場景作為撰寫內容,而非秋冬季影視作品。
征文時間
2021年10月16日~2021年12月15日24點止
征文主題
秋冬的記憶
可分為兩個單元,“秋之韻”和“冬之歌”
征文格式
秋冬.散丨+文章題目
秋冬.哲丨+文章題目
秋冬.影丨+文章題目
請在文章開頭部分注明【參加“秋冬的記憶” 聯合征文活動/“秋之韻”,或“冬之歌”】
文章要求
1.2021年10月15日以后的新文。
2.在散文、影評、哲文三種文體的框架下,可敘事、抒情、議理。
3.字數不少于1000,若想得到伯樂推薦,須符合伯樂推薦要求。
4.嚴禁抄襲、洗稿。
投稿通道
PFP專題為此次征文的專用投稿通道,專門收錄散文、影評、哲學文等文章。請參加征文的作者先進行關注。
本專題采用
散文? Prose
影評? Film Review
哲學文章? Philosophical Articles
英文首字母組成,涵蓋了散文、影評和哲文的三種文體。
征文評審
征文評審團由三部分組成:
專業評委+簡書伯樂+普通作者讀者
1.每位專業評委對于每篇作品擁有2票投票權,并有一次對于一篇文章投3票的投票權和1票否決權。
2.每個伯樂,有一次對于一篇文章投3票的投票權,其余均有2票的投票權。
3.所有參與征文的作者都擁有對于一篇文章進行1票的投票權,每人最多可投25票(即評選25篇作品)。
4.10月16日至12月15日期間的伯樂推薦文章,可作為評選作品。
5.為鼓勵普通作者,在征文中有20%的非伯樂推文作品可以參加評選,即1800字以下短篇作品,旨在活躍簡書生態環境,鼓勵作者積極參與創作。如1000字的短篇作品,均有機會參評。
征文評審時間
2021年12月16日~2021年12月25日
征文公布時間
2022年元旦期間
征文獎項設立
1.特等獎3名
分三種不同文體,即散文、影評、哲文各一篇
每篇獎勵500貝
2.一等獎1名
獎勵300貝
3.二等獎3名
每篇獎勵200貝
4.三等獎8名
每篇獎100貝
5.優秀獎10名
每篇獎勵50貝
6.紀念獎30名
每篇10貝
各級別獎項共計25名,不含紀念獎。
另外增設特別貢獻獎等獎項。
對于優秀征文,伯樂及時進行推薦上榜。
評選標準
1. 主題內容:主題內容符合正確的價值觀念,感情真摯,積極向上,觀點鮮明。
2. 體裁結構:結構清晰,邏輯嚴密,符合各種文體的特點。
3. 語言表達:清新自然,藝術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與風格。
4.評選時兼顧散文、影評、哲學三種不同文體。
5.評選時參考閱讀量和留言量。
6.每位作者可根據兩個單元“秋之韻”、“冬之歌”分別投稿,每人最多投稿2篇。但評選時,僅取其一。
評選流程
在規定時間內進行:
1. 第一輪:先由普通作者、讀者投票,直接在文章留言區留言。進行第一輪投票。每個讀者最多可投25篇作品。
2. 第二輪:伯樂參與意見,發表個人看法。
3. 第三輪:專業評審最后定奪。
征文工作組
專業評委:非村、梅花滿園、樂德樂、隨風一縷、九秋之菊、文言明語、木加南
組建征文工作組群,便于開展工作。
工作分工
阿斌負責總策劃及協調工作
海泩負責對外聯絡及信息反饋工作
唐四平方根負責技術支持
游世歡喜負責監督檢查
海泩、游世歡喜負責贊助統計工作
唐四平方根、阿斌負責及參與評選統計工作
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并對我們的工作進行監督指導。
您的參與,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