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簡書上寫散文,偶爾也會寫詩,而我以寫散文為主題,到目前為止,已經在簡書發表了五百多篇文章,寫了七十萬的文字。有很多人告訴我說,你寫的文字太過華麗,太不直觀。我也知道,在這個快餐文化的時代,已經沒有人靜下心來讀那些純文學作品了。都是只看玄幻故事,很多作者為了博人眼球,點擊量,淪為了標題黨,我卻唯獨喜歡散文。因為散文的文字華美,干凈,純粹,我喜歡寫作與欣賞。喜歡上散文,正是因為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林清玄的文字。
我喜歡散文的用詞修飾,每一句都靜心雕琢,我常常坐在書桌前,苦思冥想,反復斟酌每一句用詞,沉浸在自我陶醉的孤獨世界里,無法自拔。所有冗長的文字,都是我內心真實的聲音,就像雨滴敲打玻璃窗那么真實,我幻想著有一天,人們能夠從我的文字縫隙,讀出靈魂深處的聲音。其實很多散文的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一種生活,寫的已經很美了,只不過是人們習慣了一目十行的瀏覽,沒有用心咀嚼罷了。
我寫散文,大多是純意象或者風景的描寫,亦有對人生的感悟,篇幅都不會不長,哲理性和議論性的文字不多,散文之所以美,是因為浪漫的情感描述、我的文字無法擺脫靈魂深處纏綿的感情、我總是活在自己的泡影人生里,我不喜歡寫一些信口胡謅的文字,你說讀不懂我的散文,這也是人之常情。困惑通常是沒有細細品味生活,還是坐在道路旁的草叢里,讀一些簡練凝縮的荒誕離奇小故事之類文章吧。這也是很多人不喜歡散文的緣故。
我喜歡白落梅的散文,雖然不能讓人覺得驚艷,但是讀起來讓人覺得“好美”。不像簡嫃女士的文字,很深奧,理解起來有困難,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或許白落梅的散文不能給我帶來如跟著主人公一起旅行,身臨其境的感覺,但純粹為了欣賞這種文字的美,讓自己的感覺更有情調,或許我能從中體會到一些散文寫作的心路,把所得到的感悟,再經過自己的總結,讓寫出的文字得以升華,有何不可呢?但是,現在的散文,寫的越來越像日記了。有的散文甚至可以說是抄襲別人的作品,明顯看到寫作的風格迥異,沒有原創性,那些讓人覺得心顫的散文,感覺美得醉人的文字,才是真正讓我百讀不厭的散文。
我為什么還在寫散文,是因為上小學開始接觸的課本,從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茅盾的《白楊禮贊》等散文。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寫散文。純粹是愛好。喜歡用一些華麗詞藻堆砌而成,無非是喜歡罷了。讀起來覺得美就好了。干嘛一定要有人欣賞。如果給自己帶來美的感受,不就是一種價值嗎?如今已經沒有人愿意看散文了,這不是散文的錯,更不是我的錯。我從小學讀的就是這種美輪美奐的文字,它一直伴隨我的成長我幾乎每一期都會去報刊亭買一本。《散文》雜志。我也喜歡看長篇小說,相對而言,我也許更喜歡讀散文、寫散文??芍^情有獨鐘,散文講究形散意不散,看似隨筆,卻可以精煉的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意境,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能夠神筆一般幻化成華美的樂章,它如詩如畫,把詩的意境,畫的曼妙融入到文字里,讓人忍不住一遍遍的詠讀,賞析,或許,這就是散文的魅力所在吧。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記敘類體裁的純文學作品,題材廣泛、寫法多樣,結構自由、不拘一格。以一個貫穿全文的線索。寫出作者的情感體驗。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的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表達的主題精煉明確,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散文作者要有豐富的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看到文字后面的故事,領會更深的道理。閱讀鑒賞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發現“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體驗和智慧去解讀“作者心靈彈奏的歌聲”。
散文優美的意境,在于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字描述,我經常讀一些名家的散文,荷塘u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當今網絡時代,很多人喜歡那些錯字連篇的標題文章和無聊乏味的吐槽文字,那些所謂的“快餐文化”,其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倒退。有些人說不是不喜歡散文,只是沒有時間靜下來細品,思考,更多的人認為散文意境寫得含蓄,語言深邃,讀不懂,不如刷屏看趣聞軼事有趣。這也不難理解,如今是商品經濟社會,流量至上,人心浮躁,隨著市場經濟不斷變化,散文的閱讀范圍日益縮小。已經淪為“小眾文學”。因為小眾,自然擺脫不了“無人問津”的尷尬處境。
我讀過張愛玲的一篇散文,那篇散文的名字叫做《愛》,在這篇散文的最后,張愛玲寫下了這樣的句子:“j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這是一段很煽情的句子,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忍不住一遍遍背誦這一段文字,一次次寫散文的時候,不知不覺地套用這段句子,每一次套用這段句子,眼前都會浮現出張愛玲描寫的那段場景,那顆桃樹,那顆桃樹下的少女,以及走過來的少年,對了,還有那一句看似很輕卻能被人銘記一輩子的問候。
散文就像一首長篇的抒情敘事詩,是作者生命與靈魂的文字載體。當所有人不再閱讀散文的時候,也就沒有了朱自清,茅盾,冰心、余秋雨、林清玄,沒有了《荷塘月色》,《白楊禮贊》、《櫻花贊》、《都江堰》、《蓮花開落》,這也許是純文學時代的沒落,我們不得而知,網絡小說和火星文的盛行,是這個浮躁的世界里,人們空虛的靈魂需求,不能被稱之為文學,然而,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它有很大的市場和受眾,很多人都不再去欣賞美文,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再看看那些大v號們東拼西湊寫的東西,發點視頻、隨便寫幾行蹩腳的文字,就十幾萬、幾十萬的點擊,真羨慕嫉妒恨啊。其實,翻翻中國歷史和文學史,自怨自艾就會消減許多,因為,許多人的努力,散文活到了今天,還有人讀,最起碼我還沒有放棄。
林清玄在《從容彼岸是生活》里這樣寫道:“我們凡夫對世間萬象總會生起分別的執著,對現前的事物產生是非、善惡、人我、大小、美丑……好壞等種種的差別觀感,這種取舍分別的心正是障礙佛道修行的妄想情執,這種心也稱為“執著心”、“涉境心”。依照《攝大乘論》的說法,凡夫所起的分別,是由迷妄所產生的,與真如的理不相契合,如果要得到“真如的心”,就必須舍離凡夫的分別智,依無分別智才行。菩薩在初地入見道的時候,緣一切法的真如,超越“能知”與“所知”的對立,才可能獲得平等的無分別智,所以才說:“大道無難,唯嫌揀擇?!薄胺謩e心”的對待是“平常心”,平常心不是沒有是非、善惡、人我、大小、美丑、好壞的智覺,而是以心為主體,不被是非、善惡、人我、大小、美丑、好壞所轉動、所污染。
我很喜歡林清玄《從容彼岸是生活》的經典句子:“一滴水雖小,清濁、冷暖,卻能自知,只要常保一片清澈的心,相信總有一天定能流回清凈的大海洋”?!暗碎g世相,不能雙全,難以完美,往往只能取重卸輕,從內在建立絕對的價值,以面對生命的殘缺”?!懊刻?有一些正向的時光,便有好心情走到明天;時時有正向的時刻,生命便無限美好”。“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流逝的我真像是一場夢,雖說夢里是那樣真實,卻如飄落的秋葉,一下就黃了”。“在寒冬里愉悅比在春天是苦惱更幸?!??!叭杖帐呛萌?處處蓮花開”。
林清玄在《清凈之蓮》一段這樣寫道:偶爾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從街道延伸出去,在極遠極遠的地方,一輪夕陽正掛在街的盡頭,這時我會想,如此美麗的夕陽實在是預示了一天即將落幕。
偶爾在某一條路上,見到木棉花葉落盡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獨地站在街邊,有一種蕭索的姿勢,這時我會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麗木棉花的開放能有幾回呢?
偶爾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綠燈亮起,一位衣著素樸的老婦,牽著衣飾絢如春花的小孫女,匆匆地橫過馬路,這時我會想,那年老的老婦曾經也是花一般美麗的少女,而那少女則有一天會成為牽著孫女的老婦。
偶爾在路上的行人陸橋站住,俯視著在陸橋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串的車流,卻感覺到那樣的奔馳仿佛是一個靜止的畫面,這時我會想,到底哪里是起點?而何處者終站呢?
偶爾回到家里,打開水龍頭要洗手,看到噴涌而出的清水,急促的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顫動,這時我想著:水龍頭流出來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時間、心情,或者是一種思緒。
偶爾在鄉間小道上,發現了一株被人遺忘的蝴蝶花,形狀像極了鳳凰花,卻比鳳凰花更典雅,我傾身聞著花香的時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飄落下來,讓我大吃一驚,這時我會想,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偶爾在靜寂的夜里,聽到鄰人飼養的貓在屋頂上為情欲追逐,互相慘烈地嘶叫,讓人的汗毛都為之豎立,這時我會想,動物的情欲是如此的粗糙,但如果我們站在比較細膩的高點來回觀人類,人不也是那樣粗糙的動物嗎?
偶爾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見到一朵紅色的睡蓮,從泥沼的淺地中昂然抽出,開出了一句美麗的音符,仿佛無視于外圍的污濁,這時我會想:呀!呀!究竟要怎么樣的歷練,我們才能像這一朵清凈之蓮呢?
偶爾……
偶爾我們也是和別人相同地生活著,可是我們讓自己的心平靜如無波之湖,我們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來照見這個無邊的復雜的世界,在一切的優美、敗壞、清明、污濁之中都找到智慧。我們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煩惱都會帶來覺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們感知它的意義與價值。
不是每個人都會寫散文,寫散文是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文字功底的,寫出的文字要能打動人的內心。有的人想寫文章牟利,其實寫散文是賺不到錢的。有的人想寫散文出名,或許你努力了,并不一定能獲得預期的回報。這世間,瞎忙活的人多得是。所以,你的文章沒人看,也就不必太過于掛懷,平時閑了就寫點文字,給自己一份美好的心情,散文也是社會人生的折射,內容是背景的產物。散文的創作,往往受環境的影響。因此,抓住文章的相關背景軸線,是寫好散文的一把鑰匙。當然不妨礙心中奢望哪天會突然轉運、文章爆棚。寫散文,寫的都是作者的生活。他們寫春夏秋冬,寫花開花謝,無非是寫一個人生命的輪回。是生命運用文學藝術創作的最高文字體現,是對生命的禮贊。
我也從來不認為自己寫的散文能夠博人眼球,寫散文只是為了自我欣賞,就像我曾經寫過的一篇散文:“我寫文章,只是為了給自己看”,每天沉浸在自己的文字里,能讓我在這個浮躁的世界里,得到些許的安靜,讓我空虛寂寞的生活聊以安慰,
我是貧窮的,因為我寫的散文無人問津,我是孤獨的,因為我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喜歡,如果你自喻還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學富五車,好文章信手拈來,歷史文化也能講的滔滔不絕,不妨去讀一些經典的散文作品,看完之后,你就會像我一樣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文學藝術精華,而且字字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