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都流行吃懷舊小吃、零食。我也有一個特別懷念的味道——炸雞架。
這炸雞架在東北是的再普通不過的路邊小吃了,很多地方都有賣的。可是我最愛吃的還是那夫妻倆的炸雞架。
那時我剛上大學,一幫大一新生,安排好上課的事宜,扔下行李,就結幫搭伙的出去熟悉學校附近哪有好吃的,好玩的了。路上遇到一個熱情的學長領著我們去了學校附近的一個便民市場,里面有好多小吃,人來人往,幾乎大半都是學生,十分熱鬧。烤魷魚的,攤煎餅果子的,做擔擔面的,那邊還有烤雞的,炒飯的……太多了,我問身邊的學長:“哪家最好吃?”學長指著前面一個拐角說:“那!他家的炸雞架,我們都愛吃!味道好!關鍵,老板一家不容易,全家就靠這個小攤子供兒子念大學呢!”說話間,我們就拐進了那個小胡同,呦!真是,人不少,排了會兒隊,我們終于擠到了前面,我首先看的是好大的一個個金黃金黃的炸雞架,比平時吃的要大,一口普通的裝滿熱油的大鍋,冒著煙氣,一只寬大的手拿著笊籬,正在撈炸好的雞架“女學生,要幾個雞架嘛!”我順著憨厚敦實的聲音向上看去,是張黝黑紅潤泛著油光的臉,一個眼睛很大,笑容真誠的大叔沖著我問。“哦,來四個!多少錢?”我說,“兩塊五一個!”說話的是旁邊的一個女人,這女人歲數和長相同那個大叔幾乎一樣,一樣黝黑的臉,一樣溫暖的笑容!倆人都穿著白大卦,帶著白色的帽子。和他們的攤位一樣,干凈整潔。這就是老板娘了。我付了錢,吃了口雞架,香甜酥脆!嗯,好吃!關鍵是肉很多,很管飽!
從那以后,我會經常光顧那家小攤,一個原因是因為好吃、干凈、雞架大、肉多、實惠。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喜歡同那夫妻倆聊天。一來二去的,我和他們慢慢熟絡起來。這才知道,夫妻倆是外地農村的農民,因為兒子考到了本地的一所大學,倆人考慮很久,一定要讓兒子上完大學,有個好出路,所以,才帶了家里所有的積蓄,跟著兒子來到了這座城市,租一個了小小的單間,每天早上三點就起來,去市場進貨,開始這一天忙碌的工作。因為夫妻倆的勤勞和誠實,這個小攤子的生意一直不錯。
大概是在我大二的時候,便民市場重新裝修,夫妻倆終于有了自己的檔口,夫妻倆做了個燈箱,又加了玻璃柜臺,里面除了雞架還擺放了其他的炸貨,倆人還是穿著那身白色大卦,白帽子,臉上掛著憨厚溫暖的笑容。我問他們,新市場,感覺咋樣!老板說:“不錯,還讓我們統一辦了健康證!”他用手指著自己的胸牌,“市場變大了,瞅瞅,多漂亮,這來往的客人也多了,生意也更好了!”“這租一個挺貴吧,孩子學習怎樣了!”我一邊四下打量,一邊問“我兒子很好,努力,老師同學知道我家情況,平時都很幫助他!多虧我們讓他出來念大學,真是趕上好時候了!”老板娘美滋滋的說,一臉驕傲,老板娘話很少,除非提到了她兒子。老板又多給我加了個炸雞翅,“多吃點,好好學習,省的爹媽擔心!”這是這老板最愛說的話,也許這也是我喜歡吃他家炸雞架的原因,因為會想到自己的父母。
大學四年很快就過去了,最后那一年,我幾乎都在外邊忙忙碌碌的實習找工作,直到快畢業的時候,才回到學校附近的便民市場,去吃炸雞架,夫妻倆看到我很熱情,老板說他們也要搬走了,我問去哪?老板娘說:“去找兒子了,我兒子在南方找了份好工作,出息了,要我倆去呢!哎!你們,咱們都趕上了好時候!”“那,是去享兒子福了?”我笑著問“哎!我們打算去那也開著這樣的小鋪,繼續賣炸雞架!挺好!”“那就祝我們都越來越好!”“好!”這是我們最后一次對話,也是我最后一次吃那么香的炸雞架。
多年后,我又回到大學,找到曾經的便民市場,它又換了新樣貌,加蓋了一層樓,多了很多新攤位,里面的小吃還是應有盡有,學生還是很多很多,我卻再也找不到那么香的炸雞架了,但是我始終相信,他們夫妻倆一定是在這國家的某個城市里,帶著那憨厚的笑容,賣著那飄香的炸雞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