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SUN最近失業了,她忙著到處投簡歷找工作,可是高不成低不就,折騰快三個月了都沒有找到中意的工作。她找我倒苦水:“我覺得自己這個英語本科畢業,最不濟也可以去培訓機構當個英語老師,可是現在去做前臺人家都嫌我老。”我開玩笑說:“你才33歲,正是貌美如花韻味十足的時候,怎么會老?”她告訴我現在找工作的小姑娘多的大把大把的抓,自己31歲已經屬于“老年人”了,很多單位都嫌棄自己年齡太大。
Sun中專畢業自考了英語本科,畢業后先后去了兩家外貿公司。后來她跟我說很想當老師,我勸她去考教師資格證,那時很多學校都缺正規的英語老師。她說想考,卻沒有下文。
外貿公司呆膩了,她開了一家專賣店,自己當老板娘。空余時間多,她看了大量的小說。她告訴我,她現在對小說的套路熟悉的不得了,她老公說她都可以寫小說了。我說:“你寫啊,你文筆本身也不錯,而且都讀幾百本小說了,試著從短篇寫寫看唄。”她把這當做一句玩笑話聽完就過去了。
這兩年專賣店生意不緊氣,房東又要提高租金,她決定出來找工作,可惜四處碰壁。她一直認為是自己年齡太大了不好找工作,我覺得找不到工作真正的原因不是年齡。
她想去培訓學校當英語老師,可是哪一家正規培訓學校會要一個沒有教師資格證的老師?去公司上班,哪一家公司會要一個沒有經驗沒有人脈的老員工?
找工作就是做交易,對方提供薪酬,你提供工作能力。找不到工作,首先應該問問自己是不是缺少了對方需要的能力。
限制一個人找工作的因素從來不是年齡而是你有什么,你有的是不是對方需要的。
我的另一個朋友小顧前年因為孩子問題從單位辭職,單位老總在歡送宴上當眾對她說:“歡迎你隨時回來,公司的大門隨時為你敞開著。”她賦閑在家帶孩子的這兩年,陸陸續續收到不同公司的橄欖枝大概有數十支。
小顧年輕嗎?她今年35了。
當初她也只是一個普通的二本畢業,是從公司最底層做起的,唯一不同的是她從來沒有放棄學習。在她的字典里似乎從來沒有“休假”這個說法,剛工作的前幾年每天下班不是在培訓班上課,就是在去培訓班的路上,即使后來做到公司高層,每天回家都會保證讀書2小時。
她家的一個柜子專門放她的各種證書,這些證書摞起來厚厚一疊,不僅有與專業相關的各種高級資質證書,更有與專業無關的心理咨詢師證、生涯規劃師證、人力資源證和理財規劃師證等。
別以為她只是拿證達人,她的能力有目共睹。每次有解決不了的客戶,只要她出馬,基本沒有拿不下來的。公司80%的大單都是她接的。
這樣的人,哪個公司會不歡迎呢?所以說,淘汰你的不是年齡,而是你與年齡不相匹配的能力。
這是一個急速變化的時代,如果死守著大學的那一點知識很快就會被淘汰,唯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才能讓自己在職場立于不敗之地。而真正的競爭力,不是讓你在一家單位有飯吃,而是無論到哪家單位都有飯吃。就像簡書頭牌小六曾提出的U盤化生存概念——無論工作情況如何變化,都能夠像U盤,隨取隨插、不用緩沖,立即投入使用。
前段時間華為清理34歲以上的員工引起了很多職場人士的恐慌。難道華為只是以年齡為衡量標準一刀切所有34歲以上的員工嗎?絕對不可能!
知乎上有一篇帖子給了明確的答案:華為淘汰的全部是“經驗豐富但潛力有限的人”。所謂“潛力有限”是指缺乏活力,缺乏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的人員。
樓主也是一個34歲的人,但是他卻沒有被淘汰,為什么?
這幾年,我一直在自己學習,從專業技能,到管理,到工具,到社交,到心理,到ppt,等等,保持自己的視野領先,才能真正做到高維打低維。
沒有哪個公司傻到單純的以年齡為衡量員工的標準。被淘汰的永遠都是貪圖安逸不思進取,缺乏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的人。有實力的員工44,54都不會被淘汰。
安逸的生活會磨掉我們很多人的意志,讓我們原地踏步。但是這樣的狀態在這個社會不合適!
你以為的安逸生活也許正是淘汰你的隱形殺手。
這個時代最好的生存方式不是貪圖眼前的安逸為自己埋下被淘汰的隱患,而是把自己活成U盤——到哪都可以插上,到哪都可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