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備戰2017年10月舉行的亞洲U19錦標賽預賽,根據中國足協計劃安排,中國U19國家男子足球隊于5月2日至24日在武漢塔子湖足球訓練基地進行集訓并在此期間赴成都參加2017年“熊貓杯”國際青年足球邀請賽。
但是成績卻難讓人滿意。21日晚戰罷最后一輪,中國U19國青隊迎戰斯洛伐克隊,徐越的射門擊中橫梁無緣進球,最終國青仍以0比1不敵對手,三戰三敗墊底。此前,U19國青1比4不敵匈牙利U18隊,1比2負于平均年齡小的伊朗U17隊。以大打小,卻毫無優勢,凸顯中國足球的未來問題的嚴峻。不僅與歐洲球隊拉大距離,恐怕連亞洲鄰居也很難言勝了。
從比賽上看,這支U19國青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防守時經驗嚴重不足,進攻時無法形成有效配合。大部分的丟球都是從自身失誤開始,而且很多的失誤很業余很致命的,而面對經驗豐富的對手時,對手肯定不會放過機會,笑納大禮。凸顯了我們的球員比賽經驗嚴重不足的問題。比賽進入狀態慢,處理球猶豫不果斷,體能不足,尤其到下半場,無畏失誤多,在對手前鋒還能沖刺的時候,我們的后衛已經回追不上了。這樣一支經驗不足稍顯業余的球隊,怎么能跟比賽經驗豐富的其它球隊比呢?
國青的致命之處在于比賽機會太少,對此國青主教練伊塞克也表示,上個月全運會預賽去了廣州賽區,四個隊一共進行了六場比賽,但六場中只有上海隊和廣東隊的這場是高水平比賽,其他比賽有點像打乒乓球,直來直去,比賽質量不是太高。而足協雖然出臺了U23新政,但是不少球隊應付了事,伊塞克不滿地說,比如我們國青隊非常優秀的球員劉若釩,在申花與恒大的比賽中首發,但只打了十多分鐘就被換下,那還不如不上,如果在其他檔次低一些的賽事中打90分鐘的高質量的比賽,鍛煉價值也大過中超這十多分鐘。
對此,我們想其實提高年輕球員水平,根本不在于有沒有U23的新政,而且在于我們的年輕球員能不能有足夠的比賽來踢,在比賽的過程中成長和歷練。在歐洲年輕的梯隊球員一年至少有四五十次比賽能夠踢,想想這些球員在成長到能夠參加成年隊的比賽的時候,已經久經沙場,比賽經驗已經非常豐富,怎么會不出人才呢,怎么還會經常發生低級業余的失誤呢。而我們的球員恐怕40場比賽有兩三年才能踢的到,這么大的差距,只會被對手越拉越遠。
再看看我們的緊鄰,我們的國青還在熊貓杯上苦苦難求一勝的時候,韓日U20均在U20世界杯上取得了開門紅。而我們的99-00的年齡階段的國少,甚至連亞青賽的正賽都沒有進。我們的鄰居早早的完成了梯隊聯賽體系的搭建,尤其是日本,從小學聯賽一直都大學聯賽都有電視直播。日韓這兩年出了多少人才,本田圭佑、香川真司、孫興民、寄誠庸等等。而我們的聯賽還在搞著U23上場的實驗。去沒有把真正的力用到聯賽梯隊的比賽制度建設上,沒有用到青訓的建設上。我們似乎總是重復這表面功夫,永遠背離正確的方向,在足球的發展上,走著岔路彎路還一直樂此不疲。
雖然這次三場皆墨,但也不是一無是處,也不少球員還是表現出了一定潛力,除了劉若釩、郭田雨等幾名已在中超賽場上亮相的球員發揮不錯,首戰新疆小將葉爾凡的倒鉤破門驚艷全場,成為了比賽中的最大亮點,次戰對陣伊朗,周俊辰也收獲了一粒進球,阿卜杜、葉爾凡等前場球員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如果調教得當,給予更多的鍛煉機會,這支球隊也并非沒有成長空間。但是如果這些球員長期沒有比賽可以鍛煉,不知道這些特點是否能支撐到他們踢到職業聯賽,還是會隨著在板凳上的時間越來越差,迷失了自我。我們很多有特點的球員,就是在板凳上度過大半個足球生涯,然后失去了特點,泯然眾人矣。我們都不相信我們的球員天生就不如日韓球員踢的好,只是我們太少比賽了。
我們中國足球的希望在哪兒呢,就在能是對勁兒,走到正確的道路上,青訓真正的抓起來,聯賽真正的完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