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活著的人,感受到的不是痛苦和迷茫,而是如同在狂風(fēng)暴雨下沐浴的安迪,盡力的嘶吼盡情的歌唱。
娜塔莉波特曼,一個獨特的傳奇的女性,她的美,來自于那張辨識度極高的臉龐,和讓人拍案叫絕的演技,僅僅靠著《黑天鵝》和《V字仇殺隊》兩部經(jīng)典影片,就將波特曼的演技水平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從十三歲開始出演《這個殺手不太冷》之后,娜塔莉波特曼開始正式步入電影殿堂,開始走一條屬于自己的電影之路。
最讓人印象深刻其實就是娜塔莉臉龐上一左一右兩顆美人痣,這兩顆痣給了這張臉極大的美感,不僅僅在她出演愛情劇時極具魅力,也能夠讓她在出演懸疑驚悚劇時帶來強烈的反差,營造恐慌和黑色的氛圍。
而在1994年出演《這個殺手不太冷》不久,1995年,波特曼接連演出了《盜火線》、《大家都說我愛你》及《火星人玩轉(zhuǎn)地球》等片,并在電影《美麗佳人》中擔(dān)任主角。
這個時期的娜塔莉波特曼處于自我性格的“塑造期”,正如同我們之中的大多數(shù)人,在成長前期,總需要進行不同種類的嘗試,只有嘗試的足夠的多了,才能確認自己到底適合什么,適合做什么。
于是,果不其然,在1997年,波特曼推掉了《洛麗塔》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片約而去參演舞臺劇《安妮日記》,波特曼開始試圖去思考,怎么樣,什么樣的電影故事才是自己真正想表演、想要表達的,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張力該如何去鍛煉和提高。
她是一個非常個性的女孩,不斷的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最終也確實在不斷的前進。但在內(nèi)心里,她同樣是一個非常膽怯的女孩。
2003年6月,波特曼取得了哈佛心理學(xué)學(xué)士學(xué)位。在哈佛求學(xué)的這段時間內(nèi),她經(jīng)常被自己的演員和哈佛高材生的雙重身份所困擾,人們普遍的觀念是:演員的文化水平都不會拔尖,這讓波特曼很困惱,也很膽怯,她害怕自己做不到,害怕受到別人的嘲笑。正如她在《黑天鵝》中所飾演的妮娜,內(nèi)心矛盾但又極其敏感,飽含著自信心和虛榮心,卻連一點失敗也承受不了。
在哈佛發(fā)表演講的時候,她自嘲自己,同時也是告誡自己不可懈怠。
如果一件事情自己從來沒有做過就先宣告失敗的話,那么你的人生注定大部分事情都會以失敗告終——因為你的心已經(jīng)不再渴望勝利。
我們在成長的背后學(xué)到了太多了不行、不可以,趁早死了那條心吧之類的話語,心早已被打磨成了堅硬的堡壘,肉體變成了毫無感情的軀殼。脫離了靈魂的肉體,還能叫生靈嗎?
娜塔莉憑著自己的理想主義一步一步向前進發(fā),在05年的《V字仇殺隊》里扮演了EVEY,一個膽怯的、弱小的、毫不起眼的獨裁社會下的受害者,在“V”的帶領(lǐng)下,逐漸走出自己的童年陰影,正面面對了自己親人的死亡,從一個權(quán)利的附庸者,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自由的靈魂。當通往國會大廈的地鐵開始啟動的那一刻,EVEY已經(jīng)不僅僅代表了她一個人,正像她所說過的臺詞一樣:
他(V)是基督山伯爵,他還是我的父親、母親、哥哥,我的朋友,他就是你,和我,他是我們每一個人...
娜塔莉波特曼借著這部電影,其實也是在做自我反思,她最出名的三部影片,幾乎都表現(xiàn)出了她本身的價值觀念。
《這個殺手不太冷》:
生活總是如此難熬嗎?總是如此。
《V字仇殺隊》:
我們的尊嚴不值什么錢,可它是唯一我們真正擁有的東西,是我們最后一寸領(lǐng)土,但在那一寸領(lǐng)土里,我們是自由的。
《黑天鵝》:
The only person standing in your way is you. It's time to let it go. Lose yourself.
你的本性在阻礙你。趕走她,釋放你自己.
娜塔莉波特曼為了飾演《V字仇殺隊》不惜剪掉了自己的頭發(fā),只為更盡情的表演。
她的每一部經(jīng)典影片里,都有她那近乎于癲狂的、完美的表演,讓人驚嘆,驚嘆之余又著迷于娜塔莉本身的神秘的美感。
她仿佛不是在演,她就是影片中的主角,傾盡了一生去完成自己在電影中的使命。
她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什么才是對于自己最重要的,于是,拼盡全力去獲得自己成功的門票,完成從小女孩到女人的蛻變。
生活總是如此痛苦嘛?
是的,總是如此痛苦。
無論做什么,痛苦總是存在的,避免痛苦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xué)會去習(xí)慣痛苦,因為無法避免,所以我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
但不要讓這個世界改變了我們。生活給予了我們痛苦,是因為我們的生命只剩下了痛苦——學(xué)會改變,生活會變得有意思起來。
正如《V字仇殺隊》里的臺詞:沒有必然的事情,只有可能的事情。世上沒有巧合,只有巧合的假像。
晚安。Fel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