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輸出第102天
海倫:7月18日
讀書分享
【書名】兒童的時間管理效能手冊
【作者】王宏、鐘思嘉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1、桑代克的餓貓迷籠實驗是什么?
即餓貓學習如何逃出迷籠,獲得食物的實驗。
此實驗還稱“嘗試錯誤說”,或簡稱為“試誤說”。
桑代克認為貓是在進行“嘗試錯誤”的學習,經過多次的嘗試錯誤,餓貓學會了打開籠門的動作。
“試誤說”說明了孩子的成長路徑是不斷的
犯錯的過程。首先家長應該先接納這個事實,當孩子犯錯時,應該:
1)鼓勵他勇敢挑戰困難,而非批評指責;
2)通過鼓勵,幫助孩子養成習得性成功,而非習得性無助。即:21次的錯誤遞減。
2、常見的批評句子有哪些?其背后的含義又是什么?
常見的批評句子:
“告訴你多少遍,你還做錯。”
“為什么你都答應了要認真聽課,可是上課你還是說話呢?”
“為什么你答應要好好跟同學玩,可是又打起來了?”
“為什么這道題又錯了?”
“為什么抄錯數字?就不能認真嗎?”等。
當家長用很多的“為什么”質問孩子,不明白孩子為什么會不斷地重復犯錯。其實,背后表現的出來的含義是“你不應該錯,你就應該一下子正確。”而這與“試誤說”是相駁的。
3、孩子的成長規律是什么?
1)教學(父母教,孩子學)
2)學習(把學到的知識變成技能)
3)習慣(a.做這件事不需要有意識去做;b.沒做這件事就會渾身不爽)
根據2、8原則,每本書重要的只有20%,我的每日分享讓你get書中20%的精華,讓你不用看書也可以學到底層知識。關注我將是你最經濟實惠的投資。
(以上分享僅為個人理解和總結分享,不做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