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彼得·邁爾斯
作者的母親(伊莎貝爾·邁爾斯)和祖母(凱瑟琳·庫克·布里格斯),她們都是非科班出身、靠自學成才的心理學家,通過對榮格理論的研究,發展出了一套系統的人格類型理論,并且用她們的姓氏命名為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指標,簡稱MBTI。
作者提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不斷形成發展自己接收和處理信息的方式,最后會表現出在諸如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情緒情感等方面的不同。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本質上是人格類型的不同。什么樣性格的人,就會有什么樣的反應、舉動,做出反應的外在表現可能是形形色色的,但歸根結底都有一些普遍的特征。正是這些特征組成了我們的性格。
本書的內容非常多,筆者整理出最核心的MBTI幾個維度供大家參考,其它內容可以參考筆者整理的思維導圖。
一、人格類型發展
人格類型是一種用來描述個體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性格特征的理論工具,是大腦在不同功能的使用偏好上的差異體現。
個體的人格類型的差異,是不同心理活動的體現,而心理活動又是人的大腦活動的產物,這決定了人格類型的形成。簡單過程如下:
第一,外界對各類腦細胞的刺激強度和程度不同;
第二,刺激不同,各類細胞的連結不同;
第三,細胞的連結不同,對人獲取信息、思維和決策方式產生不同影響;
第四,這種影響的積累,就會對認知出現差異化;
第五,認知的差異化,導致人類情感和行為方式的表現也會存在差異;
第六,這種外在的表現就是通常所說的人格。
二、人格類型的劃分
作者在榮格的基礎上,結合三代人的研究,整理了MBTI十六種性格類型。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
第一,做出哪一種選擇,并不取決于你的能力,而只是一種偏好、傾向;
第二,它們之間沒有對錯之分,最合乎你的內心本能的選擇,才是最符合你的人格類型;
第三,不必羨慕他人,也不必得意自滿,因為這只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屬性。
1、根據我們的能量來源,分為外傾Extraversion (E)和內傾Introversion (I)
1.1 外傾Extraversion (E)
關注自己如何影響外部環境,將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集于外部世界和與他人的交往上。
例如,聚會、討論、聊天。
1.2 內傾Introversion (I)
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對自己的影響,將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集于內部世界,注重自己的內心體驗。
例如,獨立思考,看書,避免成為注意的中心,聽的比說的多。
1.3詳細對比如下
2、根據我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分為感覺Sensing (S)和直覺iNtuition (N)
2.1 感覺Sensing (S)
關注由感覺器官獲取的具體信息,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嘗到的、觸摸到的事物。
例如,關注細節、喜歡描述、喜歡使用和琢磨已知的技能。
2.2 直覺iNtuition (N)
關注事物的整體和發展變化趨勢,靈感、預測、暗示,重視推理。
例如,重視想象力和獨創力,喜歡學習新技能,但容易厭倦、喜歡使用比喻,跳躍性地展現事實。
2.3 詳細對比如下
3、根據我們的決策方式,分為思考Thinking (T)和情感Feeling (F)
3.1 Thinking (T)
重視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喜歡通過客觀分析作決定評價。
例如,理智、客觀、公正、認為圓通比坦率更重要。
3.2 情感Feeling (F)
以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為重,將價值觀作為判定標準。
例如,有同情心、善良、和睦、善解人意,考慮行為對他人情感的影響,認為圓通和坦率同樣重要。
3.3 詳細對比如下
4、根據我們的做事方式,分為判斷Judging (J)和知覺Perceiving (P)
4.1 判斷Judging (J)
喜歡做計劃和決定,愿意進行管理和控制,希望生活井然有序。
例如,重視結果(重點在于完成任務)、按部就班、有條理、尊重時間期限、喜歡做決定。
4.2 知覺Perceiving (P)
靈活、試圖去理解、適應環境、傾向于留有余地,喜歡寬松自由的生活方式。
重視過程、隨信息的變化不斷調整目標,喜歡有多種選擇。
4.3 詳細對比如下
5、十六種性格類型
根據以上四個維度,八種類型的組合,就得出了十六種性格類型,即MBTI十六種性格類型表。
6、偏好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維度的兩個方面你都會用到,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你用的更頻繁、更舒適。
在四個維度上你用的最頻繁、最熟練的那種方式就是你在這個維度上的偏好。
這四個偏好加以組合,就形成了你的人格類型。它反映了你在一系列心理過程和行為方式上的特點。
三、健康的人格發展
1、健康的人格發展
第一,須同時具備發達的感知和判斷功能,最發達的作為主導心理功能,次發達的則作為輔助心理功能。
首先,我們不同功能,適合不同的場合,例如,感覺可以用來搜集相關信息,直覺可以用來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法,思維可以用來分析、判斷事情的結果,情感則可以用來評估事情對相關人群造成的影響。
其次,隨著我們更加頻繁地使用自己偏好的心理功能,它就會形成我們個體人格穩定的基礎,而發展成熟的主導心理功能,最終會變成我們的最強優勢。
最后,發展輔助心理功能,配合主導心理功能。
例如,外傾型的個體,常常習慣用主導心理功能來應對外部世界,所以容易忽略輔助心理功能的培養,而沒有輔助心理功能的配合,他們的主導心理功能就會更多地暴露出致命的弱點。
內傾型的個體,會將主導心理功能應用在他們更關注的內部世界,但是為了不被打擾,他們就會不得不發展輔助心理功能用以應對外部世界。如果他們不懂得利用輔助心理功能來應付外部世界,即使他們在輔助心理功能上發展得再好,也可能在外部世界之中受挫。
第二,同時具備內傾和外傾兩種生活態度的使用能力,并且將其中一種作為自己的主要偏好。
內傾型的人如果不懂得這一點、缺乏應對外部人事的能力,只忙著咀嚼內心而不與外界交流,常常就會顯得不夠現實,他們就會因此暴露出某一個人格維度上的缺陷。
例如,內傾情感型的人,他們常常因為不善表達而顯得多愁善感,熱愛幻想顯得不切實際。
內傾感覺型的人,即便他們在對周遭事物的感覺上極度發達,經常有許多天馬行空的想象,但常常又因為沉默寡言,讓別人覺得他十分古怪,難以捉摸甚至荒謬。
外傾情感型的人,他們對外表達觀點的時候,常常受到客觀人事的影響而過分壓抑自己,他們的同情心在沒有經過內心感受的情況下,很容易會被他人認作是虛情假意。
外傾感覺型的人,他們追求感官上的刺激、熱衷學習體驗各種人事,但是如果不向內心沉淀,學習再多也會只是淺嘗輒止,缺乏內心實感的經驗也只會是淺薄的教條。
2、健康人格發展阻礙
2.1 環境壓力
第一,缺乏認可
例如,內傾型的人就常常得不到認可。
那些從小喜歡安靜的孩子,有些父母總覺得他們不夠活潑,會想要用各種外部活動來刺激他們變得更外向,卻不知道過多的外部刺激,對他們來說反而是一種負擔和傷害。
孩子過分安靜變成孤僻,不與別人接觸當然是消極的,但父母應該在遵從孩子天性的基礎之上,適當地帶動他們參與外部世界的活動。
第二,缺乏機會
例如,判斷型的孩子。
一個判斷型的孩子,如果他出生在一個處處都替他做決定的家庭環境之中,就會很難發展自己的人格特質。
父母應該主動詢問孩子,征求他們的決定,聽聽他們的想法。
父母不要一味獨斷地讓他們聽從自己的判斷。
例如,感覺型的孩子。
感覺型的孩子會更需要各類新鮮的感官經驗,他們不滿足于只從書本上獲取信息,經常帶他們親身體驗動手活動、或是參觀各類景點,會更能鍛煉出發達的感覺功能。
第三,缺乏動力
個體在不斷發展某一種心理功能的時候,需要源源不斷的動力促使他們自我成長。這又少不了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判斷能力。
個體必須在生活中時刻努力發現并做出正確的行為。這種習慣的養成,常常和他們小的時候,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問題和挫折有關。
不懂得如何應對挫折的孩子在長大以后,隨著生活負擔的加重,他們面臨的處境也就越發困窘。孩子需要知道沖動和欲望帶來的后果,他們需要明白目標的達成必須經過不懈的努力。
孩子如果被忽視或被忽略,會導致他們經不起挫折,缺乏自信心。
2.2 主觀情況
個體自身對自己的人格類型缺乏信心。
在求學階段,人格特質還在發展的情況下,因為與周圍同學與眾不同而可能受到排擠,所以喪失信心。
進一步,為了更好地融入人群,他們可能會選擇違背自己更偏好的天性而被迫與他人相同,如此一來,符合他們天性的人格特質就很難得到充分發展。
每個人天生就是不同的。家庭、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環境,也應該對那些更與眾不同的人采取一種更包容的態度。如果他們能夠得到鼓勵,很有可能能夠做出更非凡的成就。
3、健康人格發展方法
第一,明確區分認識心理功能的不同類型。
第二,依據自身經驗,選擇更符合自己本能需求的偏好。
第三,有意識地對其加以鍛煉。
在使用其中一種功能的時候,要確保自己專注地運用這一種功能而不受對立一方的干擾。
例如,在使用感覺獲取信息的時候,就不能同時使用直覺,因為它會干擾我們,不妨細心用感官來體驗、觀察。
在思維功能使用過程之中,也不能由情感干涉做判斷,否則結果就會顯得模棱兩可,集中選擇一種方式才是更為高效的解決辦法。
總之,MBTI理論,在國外非常流行,適用于各行各業,非常廣泛。
因為,當一個人對自己了解越多,就越會挖掘自己潛在的特點,就越會找尋這些特點適合的場景,當這些特點在相對應的場景中盡情發揮創造時,這些特點,就變成了一個人的優點。
當一個人運用越來越多的優點,創造出越來越多的價值時,這個人的生命,就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而自身的價值,也會是無窮無盡的。
在整理書本筆記的同時,筆者也測試了自己的MBTI性格類型,如下所示:
感興趣的讀者朋友,不妨分析分析筆者是一個什么樣的性格呢?
以下是筆者整理《天生不同:人格類型識別與潛能開發》的思維導圖。
查看高清思維導圖,可以進入公眾號“CoachMind”聊天頁面,回復“110”,領取《天生不同:人格類型識別與潛能開發》高清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