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泰坦尼克號6位中國幸存者」的故事引起了廣泛關注。這6位同胞都已相繼離世,為何又起波瀾?這還要從泰坦尼克號說起。這座當時世界上最豪華的郵輪,號稱永不沉沒,卻在自己的處女航時撞上了冰山,一千多人不幸罹難。這次海難被詹姆斯·卡梅隆拍成了災難大片《泰坦尼克號》,幾乎家喻戶曉。除了杰克和露絲的愛情,西方婦孺優先的「紳士精神」也被廣泛傳頌。
但99%的人都不知道的是,船上還有8名中國人,6人幸存。然而,這6個同胞在死里逃生之后被全世界丑化,蒙受了100多年的冤屈。這個骯臟的秘密,被一個英國小伙揭露了。
真實的“泰坦尼克”號海難后,不但有凄美的愛情故事,還藏著丑陋的種族主義歧視。 他們為何能上“泰坦尼克號”? 當時,“泰坦尼克”號是一流的超級豪華巨輪,上面怎么會有中國人? 原因很簡單,他們不是乘客,而是船上燒鍋爐的工人,登記名字是:FangLang、LeeBing、AliLam、ChangChip、ChoongFoo、LeeLing、LingLee和LenLam。只能查到3個中文名:鐘捷、李炳、炳新。 為了節省成本,當時船務公司喜歡招華人船員,他們只有一張船票,票價56英鎊9先令11便士,可供8人使用,三等艙,工資只有同樣工作的白人船員的五分之一。 1997年版的電影《泰坦尼克號》上,原本有華人的鏡頭,后期制作時剪去了。2012年“泰坦尼克號”海難百年,3D增補版上映,這鏡頭又被恢復了。
2012年增補版《泰坦尼克號》,原先被剪掉的華人鏡頭又回來了。 他們經歷的事,也很簡單: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號首次航行就撞到海中冰山,2小時40分鐘后沉沒,1502人葬身海底,705人生還,其中就有他們。 “騎士精神”怎么出爐的? 現在說起“泰坦尼克”號,人們的第一印象是:海難發生后,船上秩序井然,婦孺優先入艇逃生,樂隊鎮定自若,不斷演奏樂曲,船上乘客盡顯高貴剛毅之氣。 真是這樣嗎?就此,中國社科院程巍研究員通過翻閱當年海量的媒體報道,寫了一本書:《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佬”》,揭開這種印象是怎么造出來的。
程巍研究員出版的《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佬”》(英語中“中國佬”屬于貶義詞) 海難發生后,船上美國人死了不少。起初,美國媒體猛烈朝英國“開火”,因為船是英國人造的,又是英國人開的。還“扒”出很多內幕:比如說撞上冰山前一個多小時,船上就不斷接到過往船只的警告,生還的英國水手克萊恩稱“瞭望員昏昏欲睡,船上其他指揮官和船員都喝得醉醺醺的”等等。 英國媒體為了辯白,就編造了一系列關于“紳士精神”的故事。最出格的編造,就是關于一個“女英雄”戈登夫人的事跡,稱她最后一個“入艇”,鎮定自若。實際上,她和丈夫上了救生艇后,立即塞給船員5英鎊,讓他們快點劃走,結果這艘可裝40人的小艇,只裝了12人就劃走了,其中7人還是船員。
1912年4月19日《紐約時報》稱,輪船公司紐約碼頭負責人說,英國國會議員、美國參議員等“大人物”,爭先恐后地搶救生艇,船員們不得不開槍,將他們趕下來。這則新聞后跟了一條報社的按語,稱他胡說八道。第二天此人即改口,說記者誤引。 真實的情況是:海難全部七百余名生還者中男子占了一半,而美英男子又在其中占一大半。按艙室的檔次來看,頭等艙生還率是62%,二等艙48%,三等艙25%。 英國和美國媒體一開始互相揭短。但隨后,英美媒體突然聯合起來,大吹起“盎格魯·薩克遜(英美主體民族)始終不渝的騎士精神”、“盎格魯·薩克遜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來。 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番周折后,他們找到了這6個人 原來,“泰坦尼克”號屬于白星公司,注冊為“英國皇家郵輪”,但這家公司實際掌控者是美國摩根財團掌門人 J.P.摩根。另外,美國大西洋沿岸的旅游業老板們,也對美國報紙大罵英國人不負責任不滿,因為他們很希望英國游客來,不希望營造英國輪船公司不負責任的形象。 于是,英美媒體三百六十度大轉彎,開始了大合唱,吹起“盎格魯·薩克遜人”的“騎士精神”和“紳士風度”來了。但這種吹噓要使人相信,必須要有個“反面教材”或者參照物。 在當時,種族主義盛行。在英國和美國“鄙視鏈”上的外人不少:黑人、愛爾蘭人、意大利人、中國人等。這就變味成了國家實力的PK。 用黑人當替罪羊,英美早有傳統。“泰坦尼克”號上,確實有個黑人,但不幸的是,他死于海難。羅根·馬歇爾1912年6月出版的《泰坦尼克號沉沒》中稱:這個黑人搶奪首席電報員的救生衣,結果被副電報員布萊特擊斃了。 搶救生衣的事確實有,但被搶的人最初說搶他救生衣的是個白人。所以,可以看出后來的說法,此事完全是杜撰。
傅滿洲的形象,是對華人進行種族歧視的一個象征。 當時,意大利人也常被“黑”。于是,《紐約時報》報道稱:三等艙乘客們瘋狂撲進救生艇,其中三個意大利人被船副用槍擊斃。在美國參議員聽證會上,“泰坦尼克”號五副諾維說:意大利人“眼里全冒出兇狠的光,像群野獸”,“時刻準備從那里躍進救生艇”。 意大利畢竟也是當時的列強之一。于是,當時的意大利駐美大使古薩尼和使館法律處職員溫森佐找到了這個五副。這個五副后來改口,說他是猜的,當時情況慌亂,根本看不出來。 所以,選來選去,只剩下中國人了。
更何況,8個中國人,居然能活下6個,這比例也實在太高了。 這6個中國人是怎么逃生的? 再來說說他們是怎么逃出來的。 在當時,船只出事后,船員們先通知了一等艙的富貴者,引發了那場后來隱瞞的慌亂。但坐三等艙的人們并不知道船要沉沒,就算知道,他們也逃不出,因為艙門被鎖住了。 后來,艙門被打開了,三等艙的人們蜂擁而出。但在這時,很多救生艇已經放下水了。剩下的還有一些,但不允許他們上。就在這時,其中5個中國人發現船的甲板上,有一條破了的小船,驚恐亂奔的人們根本沒想到它也能用來求生。 這5名中國人齊心協力,將這條實際上沒法救命的小船拋入大海,再跳下海,浸在水中,抱著這條船,在海里載沉載浮,幸好后來遇到了救生艇,被人救起;另一個中國人落水時,正巧身邊有塊門板,他牢牢抱著,也遇到了救生艇,因此得救。
他們最后一批被放上甲板,又不讓上救生艇,還能奇跡般生還,有三個原因:運氣好,碰巧看到一艘破了的小船;中華民族向來有遇險時鎮定冷靜、靈活機變、危難中相互扶持的傳統,這時候就發揮出來了。 最后一個原因相當諷刺,最早被給予逃生機會的那些人,主要是英國和美國人,過于慌亂,救生艇很多人還沒坐滿,就匆匆放下水去,反而使他們獲救時,得到了位子。要是救生艇當時全是滿的,他們遇上了也等于沒遇上。 他們因歧視差點送命,雖然大難不死,這家輪船公司仍欠他們一個公道。 他們怎么變得“家喻戶曉”? 在當時,這種事實是不會被說出的,更不可能有人對他們當面道歉。 反而先有媒體捏造,說他們是混入船上的偷渡客,隨身帶有女人用的披巾,在船員組織女乘客優先進入救生艇時,順利偽裝逃生,“卑鄙地盜竊”“英勇”的“盎格魯·薩克遜男人”讓出來的求生機會。 但他們畢竟是船員,有文書做證據,這么編造很難叫人信服。接著又有人編造說:他們沒偽裝成女人,而是趁著船上紳士們秩序井然地排隊時,鬼鬼祟祟地摸了過去,潛伏于救生艇底逃生。但這還不行,因為之前已經說過他們是從海上救起的。
于是又造了種說法:“他們從甲板跳進救生艇,踩傷了艇中的女乘客。”這事倒是真有,但是跳進救生艇的不是他們,而是美國富翁斯騰格爾和所羅門。更叫人驚奇的是:這兩個人竟然被美國媒體封為英雄,因為他們在船上“幫著劃槳”,體現了“盎格魯·薩克遜男人”的“英勇氣概”。 在當時,中國國力本來就弱,又正好爆發了辛亥革命,自顧不暇。英美媒體抹黑他們,更沒有任何顧忌,不用擔心發生抹黑意大利人時發生的那種事。 也不可能有目擊者為他們說話。4月21日《紐約時報》披露,為防止生還船員向外透露海難實際情形,白星公司將他們隔離到一艘船的底艙,并派偵探嚴加把守,還勒令他們“別做聲,否則將丟掉白星公司的工作。”
在不斷“抹黑”后,這6名死里逃生的中國人,被說成證明中國人不守規矩、狡詐、奸滑的證明,成了“劣等民族”的象征,成為西方家喻戶曉的反面人物。 100多年過去,還欠他們個道歉 這些事,這6名獲救的中國人當時應該不知道。 “泰坦尼克”號獲救的人,先被送到一個叫達埃利斯的島上,然后被送往紐約。美國當時有排華法案,他們不允許進入美國,所以第二天,他們就離開了,上了另一條船,繼續他們的船員生涯。 除了他們之外,所有其他獲救的人,都被允許進入美國。美國媒體當時敢這么猛造他們謠,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反正他們正在去往古巴的船上干活,根本不可能知道美國媒體怎么說他們,就算知道,因為根本不懂英語,也無法辯解。最關鍵的是,當時壓根就沒人會找他們。 造謠最高潮時,很多頭等艙和二等艙的乘客,雖然不曾和他們謀過面,卻也紛紛聲稱自己“目睹”了他們的“卑劣行徑”。在當時,種族主義傾向盛行,不少人出于這種心理,哪怕沒親眼見到,當人問起,也要“政治站隊”,反正中國當時弱,就算他們造謠造到天上去,也不會有人找上門。
在獲救者中,只有他們被禁止進入美國。 不讓上救生艇,自己憑著本事,在極度危險中,設法逃出生還,還要被很多人說成是壞人,其他人都被允許進美國,他們就不被允許。 至于他們到底是什么身份,又是用了什么辦法,在海難中逃生,對當時很多英國和美國人來說,既不重要,也不值得關心。反正,這8個中國人中有6個活了下來,僅此就足以證明他們是壞蛋,進而還可以證明所有中國人是壞蛋。 和當年這6名中國人的遭遇成對比的,是最近這幾年的美國好萊塢電影:這些影片往往不會忘記使用華人演員,即使有時候角色設置得無關緊要,但絕對不敢如同上世紀那樣,將他們設置成反面角色。這背后的道理很簡單:在中國電影市場規模日益擴大的今天,誰會和票房過不去呢? 這位英國小哥想到拍這部紀錄片,還事實以真相,值得贊賞;我們更希望,當年那些造謠媒體,也能還他們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