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了打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忙忙碌碌,卻不知在這樣的忙碌中卻已經失去了生活。這是羅馬時代的一位哲學家說的。而我們現在的人不也是這樣嗎?羅馬時代距今大約2000年,而我們現在的人居然和2000年前的時代還如此的相似,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人性的進化是如此的緩慢。
這也讓我想起了前些日子兩個朋友發的感慨:現在的家長,想把他們請到學校都很難,更別說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了,因為很忙。這兩個朋友都是老師,我想他們的感慨肯定就是代表了一部分現實。
而家長們肯定也滿腹委屈,我這么忙忙碌碌為了什么?不是為了孩子嗎?不是為了讓他讀更好的學校,有更好的生活嗎。
上更好的學校過更好的生活,這當然是好事,不過什么才是好的?有什么樣的標準?這個標準是誰來定的?家長們需要停下來認真思考一下,這個好是孩子心目中想要的那個好嗎?
我們當然要忙,因為我們生養孩子,不是生了他把他養大就可以了,更重要的還要去教育他。這個“育”一方面來自學校,是知識技能的學習,一方面來自于家庭,是父母的言傳身教。但是每天的忙忙碌碌中不妨抽出十幾分鐘的時間靜下心來陪伴孩子,聽聽他們的心聲。十幾分鐘的時間相信再忙都是可以做到的,如果能長期堅持下去,這個屬于你們之間的十幾分鐘就會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