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久以來,我對沙僧這個角色是無感的。
該怎么評價他呢?
忠厚老實、任勞任怨,這都是場面話。
照我說,他就是一個好人。一個女人嘴里“你人真的很好,可是我們不太適合”的那種好人。
你看,論顏值,他輸唐僧。比能力,他不及悟空。說到情趣,他和八戒差太遠。拼爹,呵呵,白龍馬笑而不語。
沙僧,僅僅是贏在了性格好。
可我們都知道,硬指標脫線,性格再好的男人也是乏味的。
所以,沙僧就像一碟寡淡的小菜,本身并沒有多少滋味。他存在的最大意義,可能就是讓“取經團隊”這款套餐的搭配,顯得更豐富一些吧。
過去幾十年,我都是這么想的。
直到最近,重讀《西游記》原著,讓我對沙僧的印象發生了很大的改觀。
對,很大的改觀。
2
最讓我吃驚的,是三打白骨精這場戲。
我們先來看看86版《西游記》里沙僧的戲份。
白虎嶺上,陰風掠過。悟空說有妖精,八戒不信,而沙僧則力挺大師兄。
悟空說打死的妹子是妖精變的,唐僧不信,沙僧還是力挺大師兄。
八戒見心儀的妹子被悟空打死了,心生不快、出言詆毀,沙僧的表現是這樣的。
是這樣的。
唐僧禁不住八戒的挑唆,對悟空念起了緊箍咒,沙僧便上前苦苦相勸。
最后悟空一舉擊殺了白骨夫人,沙僧也由衷地為大師兄點贊。
可唐僧肉眼凡胎、不識好歹,非要將悟空逐出師門。這個時候,沙僧啟動了調解模式。
就算唐僧心意已決,要下貶書,沙僧還是在為挽留大師兄做著最后的努力。
由此可以看出,沙僧對悟空,真是好兄弟講義氣,其情天地可鑒。
沙僧,他真的是一個好人。
可是當我翻看原著的時候,卻發現了一個離奇之處。那就是在這整整一回書里,沙僧他……
一句話都沒說。
是的,這個在我們印象里濃眉大眼、古道熱腸的耿直伯夷……
他!一!句!話!都!沒!說!
3
那么問題來了。
沙僧為什么不說話?而且是一句話都不說呢?
我想,有三種可能。
一、 我買的是盜版書。
經過不同版本的比對,我排除了這種可能性。
二、作者忘了寫。
搞創作的嘛,一百回的故事,幾十萬字的篇幅,偶爾寫飛了,留下一些紕漏也很正常。
三、作者是故意為之。
這個假設就很腹黑了,因為它一旦成立,沙僧被電視劇樹立起來的老好人形象就會瞬間崩塌。
那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帶著這個疑問,我繼續看書。同時,有兩個新的問題,激起了我的八卦之心。
第一,悟空被逐后,沙僧說的第一句話,會是什么?
第二,再見悟空時,沙僧說的第一句話,又會是什么?
很快,我找到了答案。
在揭曉答案以前,我們還是先回顧一下電視劇的演繹。
悟空被逐后,唐僧一行來到了碗子山。突然,唐僧體力不支,差點墜馬。幸而八戒、沙僧及時發現,扶坐一旁。
兩位徒弟一問,才知道師父這是餓的。于是,沙僧開始敲邊鼓,念起了大師兄的好。
可這時候后悔也晚了啊,于是只能由八戒去化齋,沙僧留下來照看師父。
偏偏八戒偷懶睡覺,左等不回、右等不回,見唐僧心急,沙僧就說前去看看。
以上這段,書上是怎么寫的呢?
書上寫的是,唐僧確實餓了,但并未昏厥,他只是差遣八戒給他化齋。而在這個過程里,沙僧還是只字未發。
化齋途中,八戒也確實偷懶睡了過去??赏瑯邮腔貜蛶煾笇τ诎私涞脑儐?,原著里的沙僧一張口,卻是另一種畫風。
他說的是:
師父,你還不曉得哩,他見這西方上人家齋僧的多,他肚子又大,他管你?只等他吃飽了才來哩。
這,就是悟空被逐后,沙僧說的第一句話。
這妥妥的坑隊友吐槽風,與我心中沙僧一貫的老好人形象大相徑庭。我不禁開始有點懷疑……
沙僧,他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男同學。
4
《西游記》的第三十一回,印證了我的猜想。
這一回里,唐僧被變作老虎,困于寶象國。而沙僧,則被碗子山的黃袍怪囚禁在波月洞。
無奈,八戒只好去花果山請回了大師兄。之后,自白虎嶺一別,沙僧、悟空再次相見。
電視劇里,是這么表現這次重逢的。
波月洞外,沙僧展臂,激動地高喊:大師兄!
而悟空也興奮地回應:沙師弟!接著二人涌抱相視,好不歡快。
可在書里呢,對話卻是這樣的。
沙僧對行者施禮道:
哥哥,你真是從天而降也!萬乞救我一救!
而行者則笑道:
你這個沙尼!師父念《緊箍兒咒》,可肯替我方便一聲?都弄嘴施展!要保師父,如何不走西方路,卻在這里蹲甚么?
于是,真相揭曉,我們知道了。
在白虎嶺,唐僧將悟空逐出師門的時候,沙僧他真的并未勸解。
這一筆,悟空記在了心頭。
這一筆,是作者有意為之。
這一筆,也讓我們見識到了,沙僧并不簡單。
5
那么問題又來了。
白虎嶺上,當悟空身陷被逐困境的時候,作為同門的沙僧,為什么三緘其口、不發一言呢?
追溯沙僧的背景,我們或許能夠得到線索。
沙僧的上一份工作,是天界的卷簾大將。說白了,就是玉帝的御前侍衛。
這個工作,和今天大佬身邊的保鏢和司機很像,除了護送老板之外,最重要的崗位要求就是:
不該聽的不聽,不該說的不說。
因緣際會,加入“西天取經”這個團隊之后,沙僧似乎依舊秉持著之前的工作素養,小心行事、謹慎發言。
唐僧要念緊箍咒,要將悟空趕出門,那都是老板的工作決策和人員安排。老板自有老板的考慮,我不多嘴。
當時的沙僧,也許是這么想的。
另外,書中的兩處描寫,也對沙僧的沉默不語,給予了合理解釋。
第一處,悟空打死了白骨精變作的小女子,唐僧死活不信。
怎么辦呢?
電視劇里,悟空的表現只是盡力辯解。
可在書中,悟空還跟了這么一段戲謔:
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里搭個窩鋪,你與他圓房成事,我們大家散了,卻不是件事業?何必又跋涉,取甚經去!
唐僧當時聽了……
那里吃得他這句言語,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
我想,這一幕,作為職場老司機的沙僧,不會沒有看在眼里。所以,他心中有數:之后唐僧對悟空念緊箍咒,一面當然是受了八戒挑唆,另一面,很有可能是借機還以顏色。
那這個時候,沙僧會去勸嗎?
他不會。
另一處,唐僧執意要將悟空逐出師門。百般求情無用,悟空放出了這樣一段話:
師父錯怪了我也。這廝分明是個妖魔,他實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卻不認得,反信了那呆子讒言冷語,屢次逐我。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無人。
注意最后一句,只是你手下無人。
喂,八戒和沙僧當時就在邊上好嗎!悟空你這么說,真的合適嗎?
唐僧聽了悟空的話,當即發怒:
這潑猴越發無禮!看起來,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凈就不是人?
我想,此番處境,對于八戒來說,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都是他自己碎嘴作出來的局面。再說了,他一個豬妖,本來也不是人??墒菍τ谏成桨谉o故地挨了這么一句,他能接受嗎?
他還會在這個時候,去勸唐僧把悟空留下嗎?
他不會。
6
自此,我刷新了對沙僧的認知。
我相信他絕不是一個像電視劇里那樣,性格弱化的臉譜型人物。相反,他有喜怒和城府,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存在。
當看完《西游記》全書時,我甚至有了新的發現:原來,沙僧是師徒四人之中,唯一一個沒有提出過放棄取經的角色。
對,唯一一個。
豬八戒想過放棄嗎?
想過。
他三天兩頭就提散伙。例子不勝枚舉。
孫悟空想過放棄嗎?
也想過。
在路經枯松澗,師父被紅孩兒化作的妖風擄走的時候,悟空說:
兄弟們,我等自此就該散了!
八戒聽了連忙應和:
正是,趁早散了,各尋頭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無窮無盡,幾時能到得!
而這時沙僧的反應是:
聞言,打了一個失驚,渾身麻木道:“師兄,你都說的是那里話。我等因為前生有罪,感蒙觀世音菩薩勸化,與我們摸頂受戒,改換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護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經,將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說出這等各尋頭路的話來,可不違了菩薩的善果,壞了自己的德行,惹人恥笑,說我們有始無終也!”
聽了沙僧一番話,悟空、八戒自知有愧,于是除去二心,三人合力搭救師父去了。
可是,這一段沙僧的高光表現,被電視劇改成了下面這樣。
似乎為了烘托孫悟空偉光正的形象,沙僧被修飾成了無能、軟弱、沒有主心骨的模樣。
對,就是我們一直以為的模樣。
好,那除了八戒和悟空,根正苗紅、一心向佛的唐僧,他想過放棄嗎?
很遺憾,他也想過。
在帶著妖冶的老鼠精入駐鎮海寺之后,唐僧半夜起來解手,受了風寒重病一場。
病中,他準備寫信,讓悟空快遞給太宗皇帝。信的內容是這個樣子:
臣僧稽首三頓首,萬歲山呼拜圣君;
文武兩班同入目,公卿四百共知聞:
當年奉旨離東土,指望靈山見世尊。
不料途中遭厄難,何期半路有災迍。
僧病沉疴難進步,佛門深遠接天門。
有經無命空勞碌,啟奏當今別遣人。
注意最后一句,啟奏當今別遣人。
那意思是說:哥,我病了,不行了,真難受,哎喲喲,是真的難受,你換別人吧,這活我真干不了了。
而這段看起來像是唐僧的黑歷史,則在電視劇里被理所當然地抹掉了。
7
知道了沙僧在原著里的真實形象,知道他是一個契而不舍的取經人之后,我開始思考一個終極問題……
沙僧,為什么會是這樣一個人?
他為什么時而表現得城府極深,為什么時而表現得忠心赤誠?
是作者隨筆寫就的嗎?那我也太低估四大名著的水準了。
所幸,第八十二回豬八戒的一番話,解開了我的疑惑。
這一回,八戒得知唐僧被陷空山的老鼠精抓去成親,連忙飛跑著趕回來,嚷著讓沙僧取出行李分家散伙。
沙僧問其緣由,八戒是這么說的:
分了便你還去流沙河吃人,我去高老莊探親,哥哥去花果山稱圣,白龍馬歸大海成龍,師父已在這妖精洞內成親哩!我們都各安生理去也!
好一個各安生理去也!
這番話,道出了眾人若是取經不成的退路。
豬八戒,回高老莊,有宅有地有老婆。孫悟空,回花果山,有山有水有猴孫。而白龍馬,依舊可以做他的西海龍王三太子。
可沙僧呢,只能回他的流沙河吃人。
這對于一個做過卷簾大將,自詡是“南天門里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的人,恐怕是無法接受的。
也就是說,沙僧的人生,沒有退路。
他絕對不會想,再回險惡的流沙河,去過飛劍穿胸、饑寒難忍的日子了。
西天取得真經、靈山修成正果,是他逃離死局、不再漂泊的唯一救命稻草。
他要抓住這根稻草。
所以他謹言慎行,誓做唐僧信徒。
所以他心無二志,絕口不提回頭。
最后,他成功了嗎?
他成功了。
就在悟空受封斗戰勝佛,卻惦記著除去金箍的時候,就在八戒受封凈壇使者,卻抱怨著未能成佛的時候,沙僧依然沉默不語。
因為他心里知道,他不再是那個流沙河里可憐的吃人妖怪了。
他現在的名字,叫金身羅漢。
以前,搬著凳子看電視劇里齊天大圣一路披荊斬棘,我總覺得他身邊的沙僧,是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如今想想……
呵,原來是我,一直沒有看懂《西游記》。
文 / 易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