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在國人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有人以梅為姓,像商代的梅伯,現(xiàn)代的京劇大師梅蘭芳,而更多的人喜歡把“梅”嵌入名字中,尤其是女孩子,像愛梅、喜梅、梅香等、作為梅文化的延伸,人們還喜歡將花形或開花時間與梅花接近的植物名稱中加個“梅”字,像美人梅、榆葉梅、珍珠梅、白絹梅、松紅梅、蠟梅等,它們有的跟梅花有著很近的親緣關系,像美人梅,就是梅花中的‘宮粉’與紫葉李雜交而成;榆葉梅、珍珠梅則與梅花同為薔薇科植物,算得上是梅花的遠親;而松紅梅、虎刺梅、五色梅、三角梅、蠟梅、美國夏蠟梅等植物則與梅花沒有任何親緣關系。
下面就領略一下這些“梅”的延伸植物的獨特風采,看看它們與梅花有哪些近似之處?
榆葉梅
榆葉梅也叫小桃紅,因葉似榆樹的葉子,花像梅花而得名,薔薇科李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花梗短,緊貼在枝條上,春季先于葉開放,花朵初開時深粉紅色,以后逐漸變淺,有單瓣、重瓣之分。其開花量大,花色絢麗,盛開時給人以繁花似錦的感覺,是春季重要的觀花植物,可植于庭院、草坪等處,也可盆栽或者制作盆景,還可將開花的枝條剪下,瓶插裝飾廳堂、居室等處。
榆葉梅喜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不耐陰,有著較強的耐寒性,耐早,適宜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盆栽在每年的花后換盆一次,換盆時剪去部分老根,栽種時在盆底放碎骨頭或者過磷酸鈣之類的肥料做基肥。平時放在庭院、南陽臺、樓頂?shù)汝柟獬渥阒庰B(yǎng)護,每天澆一次水,以保持土壤濕潤,若遇陰雨天則要停止?jié)菜⒆⒁馀潘罎常悦夥e水引起爛根。生長期每月施一次腐熟的有機液肥。11月進入冷室內(nèi)越冬,溫度控制在3℃~5℃,保持土壤濕潤而不積水,不要施肥。以修剪和蟠扎相結合的方法,控制植株的頂端優(yōu)勢,使之形成豐滿、圓潤的樹冠。
地栽宜選擇地勢稍高,光照充足、排水良好之處,栽時穴內(nèi)施腐熟的糞肥,栽種前剪去部分老根、腐爛的根,以促進須根的萌發(fā),有利于植株的生長,栽后澆一次透水,以使根部與土壤結合緊密。因其耐旱,除了遇到干旱時補澆一些水外,平時一般不澆水,但要在11月入冬的時候澆一次防凍水,雨季注意排澇。花后施1次~2次腐熟的液肥,春季開花前開溝施腐熟的糞肥。
榆葉梅可在秋末冬初開進行修剪,以疏剪和短截相結合的方法,剪去過密枝、枯死枝、病蟲枝、細弱枝以及其他影響樹形美觀的枝條,以保證翌年開花的時候達到最佳觀賞效果。花后可剪去過老的枝條,以促發(fā)萌發(fā)新的壯枝。
美人梅
美人梅是由紫葉李與梅花中的‘宮粉’遠緣雜交而成的,可以說是梅花的一種,它綜合了二者的優(yōu)點,既有梅花的花形美觀、花朵較大、重瓣、花色嬌艷等特點,又有紫葉李開花稠密、葉色紫紅的優(yōu)勢,其花葉俱佳,適合種植于庭院、草坪、道路綠化帶等處,也可盆栽觀賞或制作盆景。
美人梅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耐寒,怕積水,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輕粘土、壤土、沙壤土中都能生長,其中在壤土中生長最好,對輕鹽堿也有一定的耐性。適宜種植在光照充足的高燥處,不宜種植在樹陰下或其他光照不足處,也不宜種植在池塘邊或其他低洼積水處。其耐寒性較強,冬季能耐-30℃的低溫。
地栽的美人梅每年初春澆一次返青水,生長季節(jié)如果不是過于干旱可不澆水,但夏季高溫干旱時則要適當澆水,以免因缺水造成植株新葉難以生長,老葉發(fā)黃干枯。雨天注意排水,連陰雨或大雨后更要如此,否則因土壤積水導致爛根。初冬可再澆一次封凍水,以增加植株冬季的抗寒性。美人梅喜肥,栽種時可施腐熟的雞鴨糞、鴿糞或其他廄肥等有機肥做基肥,施肥時一定要與底土充分拌勻。在6月~8月花芽分化期可施以磷鉀為主的復合肥,以促使花芽的分化。秋季或初冬可開溝施餅肥或腐熟的液態(tài)肥,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施后注意要澆一次透水,以利于植株的吸收。
美人梅耐修剪,樹形多為自然開心形,每年的冬季進行修剪整形,剪去無用的大枝、交叉枝、徒長枝,將過長的枝條短截,以保持樹形的優(yōu)美;春季花后再進行一次修剪,將衰老的枝條短截,僅留基部的3個~4個芽,以促使萌發(fā)新的枝條,當新枝長到40cm左右時應摘心,以控制枝條生長,促進腋芽飽滿。
盆栽美人梅宜用較大的花盆,一般在春季或晚秋上盆,盆土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可用腐葉土2份、壤土3份混合配制,并摻入適量的餅肥等有機肥做基肥。平時放在陽光充足處養(yǎng)護,冬季置于室外避風向陽處或冷室內(nèi)越冬。生長期澆水做到“不干不澆,澆則澆透”,避免盆土積水,以免造成爛根。生長期每半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花芽分化期增加磷鉀肥的用量,以多形成花芽,使來年多開花。
美人梅的主要病害有葉斑病、流膠病等,除加強管理,使植株生長健壯,以增加其抗病能力外,還可在每年的初夏、初秋連噴2遍~3遍百菌清、多菌靈之類的廣普殺菌藥,病害發(fā)生時也可噴廣普抗菌藥物,最好幾種藥輪流使用,以免使病菌產(chǎn)生抗藥性。蟲害主要有蚜蟲、刺蛾、紅蜘蛛、天牛等,可用敵敵畏等廣普殺蟲農(nóng)藥進行防治,但不宜用氧化樂果等易產(chǎn)生藥害的藥物,對于天牛等較頑固的蟲害,可在樹干注射農(nóng)藥原液進行防治。
美國夏蠟梅
美國夏蠟梅,因原產(chǎn)美國,在初夏開花而得名。其紅褐色花朵素樸大方,味道香甜馥郁,盛開于綠葉之間,非常美麗,是優(yōu)良的花灌木。適于種植于庭院、假山旁、園林中大樹下、林帶旁等處;此外,美國夏蠟梅還可盆栽觀賞,布置陽臺、庭院等處,效果都很好。
美國夏蠟梅為蠟梅科、夏蠟梅屬落葉灌木,葉色濃綠。單花頂生,花徑5cm左右,花瓣帶狀,細長,紅褐色,有甜香的味道,根據(jù)各地氣候的差異,從4月中旬~6月陸續(xù)開放。
美國夏蠟梅喜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在充足而柔和的陽光下生長良好,但怕烈日曝曬,耐寒冷。適宜栽種在疏林下或其它夏季無直射陽光處,若光照過強,花期會使花瓣干枯,形成難看的焦斑。此外,花期的干熱風也會造成花瓣枯焦,因此盡量不要在風口處種植,空氣過于干燥也是造成花瓣枯焦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花期如果空氣干燥,應及時向植株及周圍環(huán)境灑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延長花期。
美國夏蠟梅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更好。生長期可充分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但連陰雨天要注意排水,以免因土壤積水導致爛根。每年春季萌芽前可開溝施一次腐熟的有機肥或復合肥,施肥后要澆一次透水,以利于植株對養(yǎng)分的吸收,促進發(fā)芽展葉,并為植株開花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以后每月施一次以磷鉀肥為主的肥水,以促使植株生長旺盛。9月以后停止施肥,以免植株生長過旺,枝條不充實,對越冬造成影響。入冬前澆一次上凍水。
美國夏蠟梅的修剪宜在冬季至早春發(fā)芽前的休眠期進行,因枝條較弱,修剪不宜過多,只須剪去干枯枝、病蟲枝、重疊交叉枝、細弱枝即可。花期過后也可適當修剪,剪去過密的枝條,生長期還可稍加修剪,去掉一些影響美觀的枝條,以保持樹形的美觀,增加樹冠內(nèi)部的通風透光。
松紅梅
松紅梅因葉似松葉,花似紅梅而得名,又因其重瓣花朵形似牡丹,故也稱松葉牡丹,此外還有紐西蘭茶的別名。其花朵雖然不大,但開花繁茂,盛開時滿樹的小花星星點點,明媚嬌艷,給人以繁花似錦的感覺。其花期很長,在北方可從初冬開到初夏,在南方也能持續(xù)開放4個月之久。除盆栽外,松紅梅還可用作庭院灌木,切花花材使用。除供觀賞外,松紅梅還可提取精油,具有抗病毒、抗霉菌等功能,可用于治療各種呼吸道疾病,因其氣味芬芳,在國外常用于芳香療法,治療各種疾病。
松紅梅為桃金娘科常綠小灌木,株高約2m,分枝繁茂,花有單.瓣、重瓣之分,花色有紅、粉紅、桃紅、白等多種顏色,花心多為褐色,花朵直徑0.5cm~2.5cm,花期晚秋至春末。
松紅梅喜涼爽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耐寒性不是太強,冬季須保持O~C以上的溫度,因此,在北方只能盆栽觀賞,在氣候溫和的南方地區(qū)則可用于庭院綠化。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富含腐殖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長更好。生長適溫18℃~25℃,夏季怕高溫和烈日曝曬,可放在蔭棚、樹蔭下或其他陰涼通風處養(yǎng)護,其他季節(jié)則應給予充足的陽光。平時保持土壤濕潤,雨季注意排水,避免土壤長期積水。生長期每1月~2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每年的花后進行一次細致的修剪,將枝條剪去1/2~2/3,以起到矮化樹冠,保持樹形美觀的作用,并更新枝條,促使萌發(fā)新的開花枝。但不可將枝條全部剪去,這是因為松紅梅成熟木質化的枝條上沒有具有生命力的芽,如果修剪過重,只留下老熟的枝條,植株將無法恢復生長。但對于一些影響株形的枝條應完全剪掉,修剪后施一次速效無機肥,以促使植株生長,有利于以后的開花。由于松紅梅的根系距離土壤表面較近,應盡量避免翻動土壤,以免傷害根系。
松紅梅的繁殖可在春、秋季節(jié)進行扦插、高空壓條、播種等方法,種子發(fā)芽及枝條生根的適宜溫度均為20℃左右,因此宜在冷涼的山區(qū)進行繁殖,高溫多濕地區(qū)則成活率較低。幼株種植時可將頂部剪去,以促進分枝,形成豐滿的樹冠。
虎刺梅
虎刺梅又名虎刺、鐵海棠、老虎簕、麒麟花、花麒麟、麒麟刺,其花小而不起眼,美麗的苞片是其主要觀賞部位,除紅色外還有黃、白、粉、綠、復色等多種顏色,在適宜的條件下,一年四季都可開花,尤以冬春季節(jié)為盛。可根據(jù)植株的大小,做不同的盆栽,布置客廳、陽臺、商場等處。又因枝幼莖柔軟,還可蟠扎成孔雀開屏、獅子以及花籃等各種不同的造型。某些品種的幼苗還可制作微型盆景,陳設于案頭、書桌等處,清新雅致,很有特色。在熱帶地區(qū)虎刺梅還可做花籬或種植于庭院、花壇等處,景觀效果非常明顯。需要指出的是,虎刺梅植株內(nèi)的白色漿液有毒,應避免接觸,否則會造成接觸部位紅腫,奇癢難忍。
虎刺梅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耐干旱,稍耐半陰,怕土壤積水,不耐寒。生長期宜放在室外陽光充足處養(yǎng)護,這樣可使植株多開花,而且苞片顏色鮮艷。如果光照不足會使植株徒長,開花稀少,苞片顏色暗淡。長期生長在光照不足處的植株,則只長葉,不開花。生長期澆水掌握“不干不澆,澆則澆透”,避免積水,以免腐爛,但也不能過于干旱,否則停止生長,葉片脫落。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鉀”的復合肥。冬季放在室內(nèi)陽光充足處,夜間最低溫度在10℃左右,并有一定的晝夜溫差,可正常澆水、施肥,使植株繼續(xù)生長,并花開不斷。如果維持不了這么高的溫度,控制澆水,也能耐5℃,甚至更低的溫度,但葉片會陸續(xù)脫落,植株進入休眠期,直到春季氣溫回暖后再萌發(fā)出新葉。
每隔1年~2年的春季換盆一次,盆土宜用疏松肥沃,排水透氣性良好的沙質土壤。如果株形散亂,不美觀,可結合換盆進行修剪,剪去影響株形的枝條,以保持其完美。因虎刺梅枝條細長柔軟,可用竹棍或鐵絲做不同形狀的支架,進行引導。也可經(jīng)常修剪,使其形成豐滿矮壯的株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