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終有幸去了傳說中的五月天演唱會,當《好好》的音樂響起的時候,我有一種想哭的感覺,但揉了揉我那每天對著電子屏超過10個小時的眼睛,竟然一滴眼淚也掉不出來,尷尬地怕被人發現,轉頭瞄一眼旁邊陪我看演唱會的哥們,卻驚訝的發現他已經哭成了狗,那一瞬間我五臉懵逼,這貨什么時候練成了“十秒流淚”的本事了?
這個今年30歲的東北漢子,一直以來都是圈子里的大哥哥,工作努力勤奮,對女生照顧有加,在單位里也總是扛事兒加班第一個往前沖的那種很可靠的伙伴。縱橫職場他嬉笑怒罵,此刻的眼淚卻如此猝不及防,一個一米八的漢子舉著熒光棒哭的抽抽搭搭的,那場面確實有點違和,讓我無所適從,遞紙巾怕他難堪,裝沒看見又于心不忍。
“咋地?本寶寶還不能有點小情緒啦?”演唱會結束,他又變回了那個我熟悉的大哥。
“最近有不順心的事啊?”我小心翼翼的問。
“這生活哪一天又能是順順利利沒有坎坷的呢?我從小學畢業之后就再也沒哭過了,今兒雖然丟人,但感覺很舒服。這事兒可得保密啊!”從小學到三十而立,從12歲到30歲,這近20年里,我不知道他的云淡風輕背后藏著多少隱忍和情緒,但那一刻,我只能把所有該問的不該問的都融進酒里。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是你過的開不開心,只有你的小情緒最知道。
中國人幾千年的文化中,有一種文化叫作“壓抑”。這種文化主張:喜怒不形于色,好惡不言于表,悲歡不溢于面。它教導人要壓抑自己的欲望,壓抑自己的情緒,強行控制自己的一切言行,并稱之為成熟。
國人甚至為此發明了一種“男子漢教育”。“你是男孩所以不能哭”、“這點事就XX了怎么算是男子漢”很多男孩從小就聽著這樣的“格言”長大,慢慢的被麻木,不管是受傷時、傷心時、痛苦時,都覺得這一切我都必須要承受,否則就不算爺們,就會別人瞧不起,直到自己變成“不會哭的超木頭人”。更有甚者因為在自己的社會角色中積攢了過多的負面情緒,就將其轉嫁在了自己的家庭角色中,對自己最親密的人實行家庭暴力或冷暴力。
傳統的壓抑教育正在讓我們向著抑郁癥不斷靠近中。而這種對于情緒的壓抑,不僅僅存在于男性中,很多女性也在這種壓抑中變成了刀槍不入的“女漢子”。
我的朋友敏敏,曾經在初入職場的時候被領導在辦公室罵的狗血淋頭,她拿著自己花了一周做出的方案哭的像條狗,眼淚擦都擦不干,但是沒有得到任何同情,走出辦公室的時候大家側目的眼神讓她恨不得挖個狗洞鉆進去,甚至有同事語重心長的告誡她:“如果你想在公司做的久一點,就不要哭,會讓人看不起你!”。
自此之后,5年過去,敏敏再也沒有在人前流過淚,上個月的她和自己相戀3年的男友分了手,自己在深夜里咬著被子角哭,卻怎么都發不出聲音,只覺得一陣陣的憋悶。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經常流淚的女生總會被人側目,人們會認為你軟弱無能,甚至有可能是在利用女性的性別優勢在博取同情,甚至為此發明了一個詞語——“玻璃心”。
但殊不知,負面的小情緒就像是刺猬身上的刺,長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每當你遇到危險的時候,它就會高高豎起,向你發出警告的訊號。
如果你正處于嫉妒、壓抑、憤怒、急躁、悲傷、無聊、焦慮這樣的小情緒中,請正視和尊重這樣的負面情緒,不要刻意隱忍,因為總有一天它會東山再起,變本加厲。
最后你發泄不出的小情緒,將由你的身體代為表達,我們的身體不輕易說話,但它一旦開口必將為你帶來沉重的打擊,因為我們的身體說話的方式——就是生病。
在這里推薦幾種發泄情緒,解壓的方式,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1.流淚:選一部催淚的電影,比如說《導盲犬小Q》、《阿甘正傳》,讓自己痛痛快快的哭一場,但記得重要的是眼淚,而不是聲響哦。
2.運動:流汗排毒、宣泄情緒,比如跑步、游泳、單車、搏擊操、瑜伽、舞蹈對憤怒等強烈的負面情緒尤其有效,我最鐘愛潛水,沉入水底做一個浮尸,世界都會變得好安靜。
3.走進自然:大自然的奇山秀水常能撫慰人的心靈。登上高山,會頓感心胸開闊。放眼大海,會有超脫之感。走進森林,會覺得一切都那么清新。這些讓人感覺美好的事物,都是正面情緒的誘導劑。
尊重你的情緒,找到適合自己的發泄情緒的方法很重要,如果你也有行之有效的辦法歡迎留言哦!讓我們一起逃出負面情緒的監牢,做一個敢哭、敢笑,大寫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