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到一句話說,一個人要么去讀書,要么去旅行,身體和心靈總要有一個在路上。我個人認為這句話有點問題。為什么身體和心靈要在路上?在路上是要去哪兒?可能是我閱歷和知識不夠,不能體會其中的內(nèi)涵。我總是認為,走的太快太遠容易迷路,還是慢下來,停下來,讓身體和心靈都好好休息一下吧。
可是有的人是停不下來的,只要一停下來閑下來心里就感覺空落落的,心要是空落了,別提多煩人了,一天到晚的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
大多數(shù)情況下,老年人會有這個問題。剛剛退休在家,上了幾十年的班,突然不上了,平時養(yǎng)成的生活習慣全被打破了,在家里呆著,心里別提多煩了。手腳都感覺沒地方放了,放哪里都不對。年輕人也會這樣,有的人就感覺自己不能閑下來,閑下來了會很難受,總要去做點什么忙點什么才行,不然也會坐臥不安。不過年輕人不一樣,他們讓自己去忙碌的說法很多,如不能生活太安逸要努力啦;要為了生活去奮斗啦;為了親人,為了自己等等。長期這樣,日久天長,等你到了不用再去忙碌的時候,你該閑下來的時候,可你真的再也閑不下來了,已經(jīng)忘了該怎么樣閑下來。你就像個不停運轉(zhuǎn)的機器,一停下來就會出“問題”,就會有“毛病”。
那有什么方法讓自己不感覺空落呢?
平時有句俗語是,“閑的我心忙”。我覺得這句話很能說明這種所謂“心忙”的狀態(tài)。看來是一閑下來,“心”就會“忙”。那一忙起來是不是就會“心閑”呢?很明顯,我們忙起來的時候心也沒閑著,總是在那里想事情,一會兒一個想法,不停在變化。似乎心是一直在忙,只有身體有閑著的時候,似乎是我們的身體在閑下來的時候,才能感覺到“心忙”。
好了,問題清晰點了,我總結(jié)一下事情好像是這樣的:當我們忙起來的時候,身體和“心”都在忙著,你就不會感覺“心忙”;當身體閑下來的時候你就感覺到“心忙”了。
既然是這樣,我們要想不心忙,或者感覺不到心忙,就有兩個辦法可以解決。
第一種方法,接著去忙。
忙的天昏地暗,忙的頭暈腦脹,即使這樣,你身體再累也沒關系,因為你內(nèi)心感覺很充實,很踏實。這樣再怎樣“心忙”,你也感覺不到。這種方法也是大多數(shù)人都會,都懂,而且都用的方法,很普遍,很大眾。不過這方法似乎有些消極,有點自我麻醉的意思。
第二種方法,把心閑下來。
身體閑下來就感覺心忙,看來是因為身心的不統(tǒng)一,既然身體閑下來了,那就也讓心閑下來吧,這樣身心一統(tǒng),內(nèi)外都閑,你也就能閑下來了,也就清靜了,也就不會心忙了。
其實這兩個方法就是說,身心一樣,要忙就都忙,要閑都閑。但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身能閑下來,而心閑不下來。所以有時候能聽到一句很多人都說過的話就是,“我哪有那份閑心啊!”
是啊,閑心不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