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身邊的朋友一個個沉浸在這個購物狂歡節帶來的活躍氛圍中,突然感覺自己已大大落后于時代了。我就像十八世紀的老農,由于不習慣二十一世紀的風華而覺得還是我們農村老家更好。
阿里繼續創造神話,已有報道,150分鐘天貓成交額破500億,無線占418億;不到7分鐘破去年記錄,連外媒也說,阿里雙11或突破200億美元……不禁感嘆,馬云圖的就是這樣的開森啊!不過狂歡是剁手黨和店家們的,總有些人,處于這場喧嘩之外,我就是其中一份子。
落寞歸落寞,但有哲學相伴,我也并不覺得怎樣哀傷,甚至還激起了我對購物狂歡節的哲學思考。
雙十一給喜歡購物的人們帶來了特別的優惠。這樣的優惠,一年只有一次。老話說,錯過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同樣,錯過這次優惠購物的機會就只能再等上一年。所以我的朋友們不想再等,因為優惠就在眼前。正如網上流行的話——“在這搶錢的時代,誰跟你磨磨唧唧”,同樣,在這搶購的時刻,誰還跟你猶豫不決。
這是速戰速決、瞬息萬變的時刻,它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快餐哲學:越是快,就越能立竿見影;越能立竿見影,就越能俘獲人心。這個特殊時刻考驗的似乎不是我們的理性能力,而是我們的本能反映。
這場聲勢浩大的購物狂歡見證著一個感官的時代。感官是流動的,善變的,外向的,簡單的。在古代,感官一直被道德、宗教和政治壓制著,如今它終于得以揚眉吐氣。我們是如此注重感官體驗,也就不難理解我們對顏值的重視。難道看顏值只意味著道德的退化嗎?顯然不是。其中也有說不清但又明顯刻意為之的反傳統反道德的意味。
對許多現代人來說,一個感官的、萬花筒式的世界挺好。現代人心里暗暗說:“我們才不管深刻不深刻,我們要的是實用。我們需要的是刺激,刺激,再刺激。我們看顏值,因為顏值的美好看得見摸得著,還很純潔。我們享受購買,因為只有能夠購買的,才是有意義的和充滿青春活力的……”
在這個意義上,現代人其實是拒絕真正的愛情的,因為過分的愛是一種負擔和拖累,遠不如一場艷遇來得輕松愉快……對待理想和高貴的一切事物,也大抵如此。
所以我們的購物狂歡潮并不只是一個節日,它和整個現代精神聯系在一起,并使得像端午節、中秋節這些傳統精神代表的鱗光片羽不能與之相提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