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會“自信地犯錯”
彩票真的是自己選就容易中嗎
日本有一家保險公司,發了一批頭獎500萬美元的彩票。然后,每張彩票以1美元的價格賣給自己的職工。其中,一半彩票是買主自己挑選的,另一半彩票則是賣票人挑選的。到了抽獎那天的早晨,公司專門派調查人員找那些買彩票的人,并對他們說自己的朋友想買彩票,希望他們能轉讓出來。那么,他們會以多高的價格來出售自己的彩票呢?
關于前面的彩票問題,很多朋友會覺得兩者的售價肯定不一樣。沒錯,最后的結果是:不是自己挑選彩票的人平均每張彩票的售價是1—6美元,而自己挑選彩票的人平均每張彩票的售價則是8-16美元。原因就在于,自己先彩票的人相信自己的中獎率一定較高。
其實,這就涉及心理學上的控制錯覺定律,即對于彩票等非偶然的事件,人們也以為自己的能力可以支配。但客觀上來講,偶然性的事件是受到概率支配的。比如,你扔硬幣1000次,正面和反面的概率一定都非常接近500,但是哪一次是正面,哪一次是背面,是偶然的、不可預測的。
那么,回到前面買彩票那個例子。實際上,別人給你買和你自己買,從概率上看,中獎的可能性是完全一樣的。盡管從理論上人們都應該知道這個道理,可是到了實際操作中,大家往往還是認為自己“精心挑選”的彩票中獎的可能性更高一些。這可能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行為都能靠我們的努力和訓練加以控制,所以就將這種意識錯誤地推及所有事,包括那些偶然性事件。
再如,我們擲骰子時,勝負完全是偶然的,與自己的技術和能力毫無關系。當有人想擲出“雙六”的時候,心中就在想“六、六、六”,隨之口中也小聲地嘮叨出來,甚至不知不覺地用手逐漸加力捏骰子。可事實上,結果完全是偶然的,與這些附加的動作毫無關系。只是人們潛意識里覺得自己越努力,結果越容易如愿。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給大學生一些錢,讓他們來做擲骰子的賭博。結果發現,大多數學生都是在擲骰子之前下的賭注大。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學生們都覺得靠自己的努力能使骰子按自己的意愿轉動。不過,這根本沒有任何邏輯上的依據,只是人們的錯覺而已。
了解了控制錯覺定律,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何賭博游戲會吸引很多人,甚至不少人為此傾家蕩產也難以自拔。這些,都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