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白話中臺戰略-1開篇:中臺是個什么鬼?中,我試著依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給出了中臺產生的原因以及最終建設目的。但可能會過于抽象,大家聽得還是云里霧里,那本文就試圖通過我的收集和思考,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到底中臺“長啥樣”,有個直觀的印象。話不多說,咱們直接開講。
數據業務雙中臺
大家提起中臺,繞不開也是最先想到的應該都是阿里巴巴的數據業務雙中臺。畢竟阿里的大中臺小前臺戰略盡人皆知,其威力也是顯而易見的。
以阿里這么大的體量,經過了這么多年的廝殺,在互聯網快速迭代創新的競爭環境中,仍然可以保持快速迭代創新,為我們上演了一場接一場現實版的大象跳舞,中臺戰略的成功居功至偉。
阿里的數據業務雙中臺堪稱經典,上圖摘取自鐘華(古謙)于剛剛結束的2018云棲大會《企業核心業務數字化轉型最佳實踐》分享。
從圖中可見,阿里中臺主要由業務中臺和數字中臺并肩構成了雙中臺,并肩扛起了所有前臺業務。
業務中臺將后臺資源進行抽象包裝整合,轉化為前臺友好的可重用共享的核心能力,實現了后端業務資源到前臺易用能力的轉化。
數據中臺從后臺及業務中臺將數據流入,完成海量數據的存儲、計算、產品化包裝過程,構成企業的核心數據能力,為前臺基于數據的定制化創新和業務中臺基于數據反饋的持續演進提供了強大支撐。
業務中臺與數據中臺,相輔相成,互相支撐,一起構建起了戰場強大的后方炮火群。
移動中臺
同樣來自于2018年云棲大會杭州站,在移動研發平臺EMAS專場上,阿里巴巴高級技術專家泠茗帶來的分享中就為我們揭開了阿里移動中臺的面紗。
可見阿里的移動中臺,構建在業務&數據中臺之上,為更好更快的利用中臺能力,快速迭代移動端產品,又生生的擠出(或是說沉淀)出了一個新的中臺層。
技術中臺
大中臺小前臺,并不代表前臺不重要性,反而大中臺的建設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好小前臺,大中臺的威力也需要靠小前臺的引導才能真正發揮和體現出來。
就像是深入敵后的前臺特種部隊如果定位不到敵人的精確位置,就算有再強大的水陸空中臺炮火群,也只是一群廢鐵而已。
大中臺小前臺戰略,其實是給小前臺的構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像我們對于特種兵的要求也比一般的士兵高出很多一樣。
那如何快速構建出短小精悍,武器精良,戰斗力十足的特種兵前臺應用,充分發揮和釋放出中臺炮火群的威力,就需要依靠這里提到的技術中臺。
技術中臺就是將使用云或其他基礎設施的能力各種技術中間件的能力進行整合和包裝。過濾掉技術細節,提供簡單一致,易于使用的應用技術基礎設施的能力接口,助力前臺和業務中臺數據中臺的快速建設。
如果將業務數據雙中臺比喻成強大的中臺炮火群,可以直接對敵人進行進攻。那技術中臺的作用就有些間接,有點像前臺特種兵身上的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精良易用的武器裝備,可以大幅縮短前臺特種兵的建設周期的同時還可以大幅提高單兵作戰能力,令敵人膽寒。
研發中臺
軟件開發是一項工程,涉及到管理、流程、測試、團隊協作等等方面。如何將企業的開發流程最佳實踐沉淀成可重用的“能力”,從而助力創新性應用的快速開發迭代,也是我們看到的很多企業正在做的事情,我們可以管這種關注與開發效能管理的平臺叫做研發中臺。
如果說技術中臺為前臺應用提供了基礎設施重用的能力,那研發中臺就為前臺應用提供了流程和質量管控以及持續交付的能力。
上圖摘自阿里的技術手冊,展示了阿里的效能事業部一直致力于構建的阿里研發效能平臺,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了解一下阿里自家的云效平臺。
當然我們作為在敏捷與開發效能方面一直走在行業領先的ThoughtWorks,我司也將過去多年的經驗沉淀總結,基于客戶自身的需求和實際情況,結合最新的技術,與客戶一起攜手成功打造了多個定制化的開發效能平臺。
總之,開發效能是構建前中臺應用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這方面的實踐和能力通過沉淀,結合快速開發框架平臺,例如微服務開發平臺,就形成了企業的研發中臺。
如果將技術中臺比喻成前臺特種兵的武器裝備,那效能中臺就是前臺特種兵的管理訓練基地。
組織中臺
以上無論是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技術中臺,研發中臺……都是圍繞技術展開的,也是企業在中臺建設中最關注的方面。
但真正實際經歷過幾次企業級中臺的建設后,我深刻的體會到:圍繞技術展開并不是因為在中臺構建中技術的重要性,反而恰恰是因為技術的改進相對簡單。
而中臺建設真正困難的是組織上的重構,而這往往是大家有意無意避而不談的。
中臺戰略的成功,能否實現技術架構與組織架構的匹配,一道繞不過去必須要邁過的門檻。從阿里成立共享事業部,海爾的人單合一、職能并聯到近期大家關注的騰訊的組織架構重構都是這些企業在在這方面做出的努力。
舉個實際的例子,在很多企業中一個新項目的啟動,從籌劃到申請經過層層審批和評審短則一兩月,多則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要知道在當前所處的互聯網時代,幾個月,人家App都上線了。
為了真正解決企業創新在組織層面的摩擦和阻力,構建真正的平臺型組織。《釋放潛能-平臺型組織的進化路線圖》提出了如上圖這樣一個平臺型組織的組織結構。
組織中臺很像企業中的內部風投和創新孵化機構,為前臺組織和團隊構建創新型前臺應用提供類似于投資評估(項目甄別)、投資管理、投后管理(孵化與風控),真正從組織和制度上支撐前臺組織和應用的快速迭代規模化創新。
知易行難,ThoughtWorks在科技時代精益企業背景下提出的“價值驅動決策”框架并用“EDGE”命名,主要針對如何在市場高速變化時保證投資有效性,就是致力于幫助客戶在組織上和投資管理上真正的助力創新,也算是在組織中臺建設上邁出的一步。
如果還用前邊軍隊的比喻,那組織中臺是什么呢?可能你已經想到了,對,就是戰場指揮部。
到底中臺長啥樣?
列舉了這么多各式各樣的中臺,最后都扯到了組織層面,是不是有種越聽越暈的感覺,是不是感覺什么東西加個“中臺”的后綴都可以靠到中臺上來,估計很快就會看到例如AI中臺,VR中臺,搜索中臺,算法中臺……對了,算法中臺已經有了……
讓我們引用一段阿里玄難在接受極客公園采訪時提到對于中臺的一段我非常認同的描述:
極客公園: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是什么關系,是平行的還是包含的?
玄難:中臺是一個基礎的理念和架構,我們要把所有的基礎服務用中臺的思路建設,進行聯通,共同支持上端的業務。業務中臺更多的是支持在線業務,數據中臺提供了基礎數據處理能力和很多的數據產品給所有業務方去用。業務中臺、數據中臺、算法中臺等等一起提供對上層業務的支撐。
極客公園:也就是說,不論是業務中臺還是數據中臺,實際上都是一個架構層面的去連接底下這部分資源。
玄難:對,就是能力,基礎的能力,能力把它很好的呈現給我們業務方,而且對業務方業務的實施我們有一些建議,有一些基礎的方案供他們選擇。
—《淘寶和天貓背后,阿里系原來還有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神秘組織》
本文中我們一直提到的一個詞就是“能力”,從玄難的這段采訪也可以看出,在阿里“能力”也是中臺的核心。
甄別是不是中臺還要回到中臺要解決的問題上,也就是我上篇文章主要關注的問題。我認為一切以”以用戶為中心的持續規模化創新”為目的,將后臺各式各樣的資源轉化為前臺易于使用的能力,幫助我們打贏這場以用戶為中心的戰爭的平臺,我們都可以稱之為中臺:
- 業務中臺提供重用服務,例如用戶中心,訂單中心之類的開箱即用可重用能力,為戰場提供了空軍支援能力,隨叫隨到,威力強大;
- 數據中臺提供了數據分析能力,幫助我們從數據中學習改進,調整方向,為戰場提供了海軍支援能力;
- 算法中臺提供了算法能力,幫助我們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增強用戶體驗,為戰場提供了陸軍支援能力,隨機應變,所向披靡;
- 技術中臺提供了自建系統部分的技術支撐能力,幫助我們解決了基礎設施,分布式數據庫等底層技術問題,為前臺特種兵提供了精良的武器裝備;
- 研發中臺提供了自建系統部分的管理和技術實踐支撐能力,幫助我們快速搭建項目,管理進度,測試,持續集成,持續交付,是前臺特種兵的訓練基地;
- 組織中臺為我們的項目提供投資管理,風險管理,資源調度等,是戰場的指揮部,戰爭的大腦,指揮前線,調度后方。
所以,評判一個平臺是否稱得上中臺,最終評判標準不是技術也不是長什么模樣,最終還是得前臺說了算,畢竟前臺才是戰爭的關鍵,才是感受得到戰場的殘酷,看得見用戶的那部分人。
前臺想不想用,愛不愛用,好不好用,幫了前臺多大的忙,從中臺獲得了多大的好處,愿意掏出多少利潤來幫助建設中臺,這才是甄別中臺建設對錯好壞的唯一標準。
對于中臺來講,前臺就是用戶,以用戶為中心,在中臺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