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什么寫了這樣一部文不對題的作品呢?我們先從作者身上找找答案。
本書作者石澤良昭是東南亞史研究專家。更準確地說,他是世界知名的吳哥文明研究專家。石澤良昭從二十多歲開始就在學習和研究吳哥文明研究專家。石澤良昭從二十多歲開始就在學習和研究吳哥歷史。到今天,他已經八十多歲了。在與吳哥文明結緣的六十年里,石澤良昭多次擔任吳哥遺址國際調查團的團長,成績很突出。
舉個例子,在2001年左右,石澤良昭帶領團隊在吳哥古跡發現了274尊廢棄的佛像。這是一百五十年來吳哥地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被稱為"史無前例"的"世紀大發現"。后來,石澤良昭領銜完成了一部名為《古代柬埔寨史研究》的皇皇巨著。這部著作被認為是"研究柬埔寨古代史的最佳指南"。加州大學孫來臣教授也認為,像今天的《東南亞》這本以第一手材料進行研究,全面介紹吳哥王朝歷史的著作,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屈指可數,價值很高。
這么說來,講述吳哥王朝的歷史,自然就是石澤良昭最拿手的事情。但六百年的吳哥歷史,并不等于整個東南亞的歷史。所以,作者擅長研究吳哥,不能回應我們的疑問,為什么這本書叫《東南亞》,但用絕大部分篇幅講吳哥王朝。
既然我們在作者的經歷上找不到答案,那再看看本書題目中提到的"東南亞"。是不是東南亞自身有什么獨特之處,所以作者要這樣謀篇布局呢?
我們都知道,一個地區孕育出什么樣的文明,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比如,從自身來說,是不是有足夠的生活資源?從周邊環境來說,是不是有豐富的交流對象?東南亞在自身條件和周邊環境這兩方面,情況怎么樣呢?
先看它自身的自然條件。東南亞的資源基礎怎么樣呢?可以說非常好。東南亞屬于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一年四季都能采集到很多果實,凍不著也餓不著。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