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可以是一種使人心平氣和的消遣。一杯茶,一本書,累了就閑庭信步,淡看云卷云舒。這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場景,就像不少女生向往的開一家自己的花店或者咖啡廳一樣。
讀書也可以是一種“彎道超車”的學習。“知識就是力量”話糙理不糙,知識但不限于書本知識確實會在生活中某個不起眼的地方突發神力。一種安全快速的進步方式是“別人吃塹,你也長智”。如今,“認知決定高度”也成為有識之士的普遍共識。每次看到這些“高能膠囊”時,腎上腺激素都快速分泌,使我陷入一種狂熱,對說這些話的人肅然起敬,對他們的成就垂涎不已。心靈雞湯是為了安撫自己,追求內心平和;高能膠囊是春藥,喚醒渴望成功的欲望,是在你消頹低迷時的一劑強心針。
我信了他們。當我抱著這種功利態度去瘋狂讀書后,卻得到“欲速而不達”的苦果。我失落,我憤懣,我背叛那些人,又輕信下一波人。跌跌撞撞,我才不得不承認:倉促本身就是最要不得的態度。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關心它,而想去做別的事。
總是三分鐘熱度的人好奇心強,精力充沛,但也因熱度只持續三分鐘而總是淺嘗輒止、半途而廢。我因此浪費了不少時間和金錢。越早懂得把充沛的精力聚焦到一兩件受益終身,能產生復利效應的事情上去的人越被時間眷顧,獲得超額的幸運和獎勵。就像現在的房子越早買越好。
可說這些跟說“賣房子的最佳時間是昨天”一樣是廢話,讓人又氣又恨又無奈。浪費的時間要是用來做如今看來更有意義的事情該多好啊!為了滿足人們的這一不理性心理需求:渴望時間倒流、從頭來過。網上應運產生一種流行的文體,主題是“我想對二十歲的自己說……”。
要說的話都很中肯。可提供這種情景是心靈雞湯的拿手好戲。現實總是不如人意,心靈雞湯卻擅長合理化現實的不幸,并批發給你虛幻的希望。白日夢和做愛都能帶來高峰體驗,二者合在一起就是意淫。這種穿越劇情何嘗不是一場意淫呢?
年輕人因為漫無目的而浪費時間仿佛是美好青春的悲劇成分——這一點尤令中年人為之扼腕。是啊,失去才知其美好。要是不想失去,有沒有預防措施呢?錢鐘書先生說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忽視問題。所以就有了“青春無悔”的說法——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浪費時間是一個不可避免的事實而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些長輩總喜歡,苦口婆心地跟年輕人講大道理。這樣吃力不討好,容易招年輕人嫌棄厭惡——嫌棄那些大道理、厭惡講道理的人。
老人不一定有智慧,但有智慧的人都顯老。當我老了,這些話是說給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