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的命好不好,先天是一方面,后天自己努力是一方面,生的子女怎么樣也是一方面,還有最重要的一方面,嫁的老公好不好,更為重要。
從各方面來說,我都是像極了母親的。個子小,眼睛小,臉型差不多。還有,都屬牛。父親總說,在冬天里出生的牛,是個富命來的。因為冬天,不用耕作,這個季節的牛,可以在牛棚里趴著舒心的吃著牛草,不用干活。
我和母親都是冬季出生的牛。
父親說那話的時候,可能正想當年在生產隊的時候。父親的工作,就是負責驅牛耕作。每天牽著牛,去田里耕地,犁地。說這話的意思,興許是因為天天和牛打交道的緣故吧。
母親娘家的家境在那時還算不錯的。母親是家中的長女,母親出生后,家族中又夭折了一個弟弟和妹妹。在外公的家族中,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只有母親一個小孩。母親是天生聰慧型的,身材嬌小,思維敏捷,記性超群。這樣的小孩,深得上輩的寵愛。我的外太婆,對于我母親特別的溺愛,家務活不讓我母親動手,養得像千金小姐。即便后來,母親的幾個妹妹和弟弟都出生后,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外太婆都要偷偷的藏著,等母親放學回家,再給母親吃。
結果是母親嫁給我父親的時候,被子都不會折,衣服不會折。永康人在家里來客人了,燒碗“雞子索面”是最為客氣的,母親不會燒飯,只好跑到田間喊父親回家給燒。這也是我們沒有出生時候的事情了。在我出生后的印象里,母親做事利索,特別是靈巧的活上面更勝人一籌,在父親出門做手藝的時間里,家里的內內外外,都是母親一個人在操勞。時間和環境會改變人,家里的貧寒,讓母親甩掉了“小姐”的作風與脾氣,上山下田,里里外外,不辭辛苦。
因為,是愛,可以改變一個人。
父親家境就差得多了。家徒四壁。兄弟三個,我的爺爺去世又早,父親的二哥在那年代還讀了高中,父親小學畢業就輟學在家,十多歲就在生產隊頂了強壯男子的工分。父親的個子不高,是因為在生產隊里工作太早的緣故,營養不夠,過早的挑重擔,壓了身體。
農村里,童養媳取消后,在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們當地流行著“親上加親”的婚姻關系。那個年代,物資潰少,生活水平不高,聚不起媳婦,所以在親戚之間,有適合年紀的男女結成夫妻,或是兩個親戚之間換親也是通常的做法。最典型的就是表兄妹結婚了。這樣的婚姻,因為近親,也對后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農村里多了一些弱智的小孩,所以在后來的《婚姻法》里做了一個很重修改,防止近親結婚。
母親也差點成為這個婚姻習慣的犧牲品。面對愛情與幸福的時候,母親表現了她堅強,堅持的一面,沒有聽從父母的安排,追求著她喜歡的人。父母親,是那個年代的自由戀愛。個中有多少曲折,父母親很少向我們說起。但我可以想象,父親那么赤貧的家里,當年我的父母親,他們費盡了多少曲折才走到了一起。
父親愛母親。只要父親在家,家里的活就是父親包的。燒菜,做飯,還有到田地里耕作。母親有時,就在廚房燒著窩灶,負責添木柴,或者和她一樣屬牛的小兒子,很閑的躺在躺椅上看書。
母親不會騎自行車,在鄉間通車很少的年代,每次母親要出門,父親就先用自行車送母親去目的地,如趕集或是走親戚,自己再趕去工作,等工作完,再騎自行車去把母親接回來。
母親剛嫁給父親的時候,沒有房子,臨時住在家族大宅子的一處小小的住所里。父母親一起省吃儉用,用很短的時間里,蓋了一處房子,等我十歲的時候,家里又蓋了一處漂亮的新房子。父親用一個男人的實際行動,去努力著讓愛的女人過上更好的幸福生活。
父親總是無怨無悔的為母親做著一切。
母親患了風濕性關節炎,自從確定了病情后,父親就禁止了母親去田里干活。連家里一些接觸到自來水的活兒,父親也都自己做。常會看到父親在天沒有亮的時候,在洗衣服,或是已經很晚了,天黑看不清的時候,還在洗衣服或是去田里干活。聽說,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只能用“熟水”,也就是燒開的水,父親不管寒來暑往,都是燒好了熱開水,給母親備著洗手,洗面。
而父親這輩子也是多災多難。
經過五次比較嚴重的車禍。每次的住院,母親總是自己守在父親的身邊。拉著父親的手,陪伴著父親。端茶送水,周到的呵護。父親寵愛母親,很多時候像寵一個小女孩,而當母親照顧著父親的時候,也象照顧著一個大孩子。
相敬如賓,也不代表著沒有分歧。幾十年的下來,印象中父母親只吵過兩次的架。沖突并不能產生離心的力量,父母親經歷過沖突,更讓他們珍惜。
母親是一個相當相當宅的人。是一個怕人家煩她,也是怕煩人家的普通農村婦女。她不喜歡竄門,連她最親的姐妹家都很少去。她很少出去旅游,在她的心中,最好的地方,就是家了。母親年輕的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看看書,聽聽越劇。以前我回家的時候,常會帶書給老媽看,老媽到我的書房的時候,也自己會挑些書帶回去看,現在年老了,眼睛不行了,書也看不大成了。母親也會和幾個鄰居,擺幾個牌局。
父親呢,退休在家后,更少出門了。父親年青的時候,一心都撲在工作上,不抽煙,不會玩牌,不會麻將,到了退休后,反而感覺沒有事情做了。父親過了一段時間閑散的生活后,最終還是閑不住,又到兒女的工廠里給我們忙碌。
偶爾回老家。經常只看到父親在附近的田里忙碌。問父親,母親在哪里呢?父親說,在不遠的地方打牌。父親說,常常打牌,活動下也好的。燒好飯菜,父親再走去村里喊母親回來吃飯。
我的父母親不是一見鐘情。都是一個村子的,上同一個小學。爺爺家和外公家所距也不是很遠。父親年長母親一歲,也算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了。年青的時候,父親外表英俊,勞動踏踏實實,這些是父親吸引著母親的一個重要方面。聽說,父母親是看某場露天電影的時候,母親把一條潔白的手帕交給了父親。我想象那晚,天地清和,月光如水,和羞走,卻把青梅嗅的母親,想象還是愣頭青的父親的欣喜若狂……平凡的愛情故事中,也有很多浪漫動人的時候,當事人銘記,卻從不去提起。
普通人的愛情故事,相濡以沫,舉案齊眉,平淡如水。這樣的平凡愛情故事,是母親在歲月中找到了父親,依靠父親,交付父親,父親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印證了愛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