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了一天,到現在都還冒著汗呢。這真是煙熏火燎的一天。
前天說起野餐活動時,這鬧騰的呀。孩子們自己選擇了伙伴。選擇的過程比想象的短多了,似乎早就形成了一個個小團伙。很自然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最后剩下的必定是最臟最懶的。這也是很正常的。
幫那臟孩子插隊時,孩子的表現就不同了。有的皺眉,有的直接就喊不要。倒是那個胖胖的男孩子很淡定地說了一句:“沒關系的。”我有些意外。這個胖得眼睛都成一條縫的孩子,平時也是很蠻橫的一個。三年級前,他還是班里最愛打架的一個。長大了,一年年的,收斂了壞脾氣,和同學們相處融洽多了。我是很喜歡這孩子的。我的語文課上,他總是一眼不眨地,聽得可用心了,發言也是最積極的那個。那小眼睛呀,雖然還是一條縫,不過光頭可足了。眼睛閃亮的,心也是閃亮的。
吸取了去年野餐的經驗,我撂下了幾句狠話:“這回,我不會幫任何一組的忙,所以大家就好好合計合計,該準備的準備,該學會的學會。到時,餓肚子,我可不管的。”去年帶的是另一批孩子,我是東頭忙到西頭,一個爐子一個爐子地招呼,這熏的哪!這次,我是打算找個陰涼地兒,搬條條凳兒,搖個小蒲扇,等著一家一家地端給我嘗的。
現實總是細胳膊細腿的。馬上,我就發現,自己又成了打零工的啦。孩子們分成了七組,三組是強悍的,三組是還行的,有一組就慘點了。別的組都煮了七頓八頓的了,這組的煤餅還沒紅起來。我也幫了不少忙,眼見著炭火旺起來了,就走開去了。沒想,沒過多久,這火苗又黯淡下去。這個過程中,還有孩子把鍋蓋給摔碎了,也納悶,去接個水,帶個鍋底就行的呀,還是兩人一塊兒去的,不就半鍋水嘛!也幸虧那爐生不著,鍋蓋就借著用了。
那個最悲慘的組里邊,就有那個胖胖的男孩子。他卯足了勁兒,跪在地上,先拿鍋蓋扇,再拿紙板扇,還拿嘴巴吹,實在是盡職。我問他在家干過沒,他說家里的煤爐經常是他負責的。我覺得他比我都內行些,但是火就是不竄上來。這讓人急的呀! “老師,車上那個算是說對了。”一邊的瘦小個兒對我說:“早上我們乘車來上學時,駕駛員就說‘哪組沒個女的,哪組就沒飯吃’,還真被他說著了!”我們都哈哈笑,笑完了再繼續充當鼓風機。
我翻來覆去,終于明白不是技巧的問題,而是材料的問題。那炭顏色忒淺,一燒就成灰白色的了,又細碎,把孔隙都堵了,直接就把火給悶了。那煤餅也是跟石頭一般硬。清空了,重新生火,終于成功了。我發現,我的手背上也留下了黑乎乎的印子了。
孩子們煮了餃子,煮了面條,蒸了饅頭,蒸了青團,還煎了雞蛋呢!再加上雞腿、壽司、水果和飲料,這一頓還挺豐盛的。孩子們個個都吃得津津有味的。我嘗了幾樣,其中有一只焦了半邊的生煎餃子,跟吃炭似的,居然還挺香的。幾個內向的孩子,笑得那么明朗,這讓我很高興。煙熏火燎中,我們親密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