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李笑來老師的文章,真是挺有收獲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他的一段刻苦銘心的“錯過”經歷,曾經在新東方待久了而陷入舒適圈沒有去觸碰外面的世界,當08年他的一位創業方面的學生或者說朋友吧,這個人其實是創業方面的頂尖人物,為了回報笑來老師教他英語,給他講了兩個小時關于創業方面的經驗分享,然而因為覺得和自己沒有多大關系也沒怎么聽進去,到13年,笑來老師自己進入了創業領域,才漸漸領悟到曾經那些分享的寶貴,然而卻是生生錯過了,走了一些彎路。從老師的這段經歷里,給我指導性最強的一個感悟是:
即使沒有方向,和自己暫時沒有相關性,也要去思考和踐行經驗人的話。成長大多是來源于自我經歷,還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來自經驗的學習,以前的自己,想法是這樣,道理我知道啊,可是又怎么樣呢,沒有目標指導性,去做的欲望就不強烈,因為覺得也不會有損失,可做可不做。記得大一時就問過幾個已經畢業的學長學姐的建議和經驗,有一條是大一要好好學《管理學》,覺得肯定有道理吧,但是一到上課就昏昏欲睡了,實在是聽不進去,和現在相比,它是未來,還沒來,和我關系不大,后來我的管理學就是在臨考前幾天的預習中給“好好學”掉的,這樣的結果是你能過了考試,但留給自己的有用的知識卻是沒有持久性的,考完就忘。但是隨著個人知識的增長與閱歷的豐富,才開始懂得他們說的話,其實不是沒有時間做準備的,不要等著外界來逼你,要主動去準備,那就是思考經驗人的話,做經驗人認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