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本文系振委會推文,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1.初次見面的抗拒:新生見面會
第一次和千千的見面是在新生見面會的時候,那時候也是我第一次負責組織家長和小朋友玩游戲,熱場,沒想到這些孩子們都特別配合,玩得好開心。當時其中一個游戲是開火車,我請到的小朋友跟在我的火車隊伍后面,小朋友都很期待被我請到,除了一個小女孩千千,我還是很溫柔耐心地開到千千面前,想要牽起千千的手,但千千非常抗拒,緊緊抱住媽媽,說不要,急得都要哭了。直到我們的新生見面會結束了,千千也沒有愿意接近我或者和小朋友一起參加游戲,走的時候也是哭著,怕留在這里。在新生見面會上,千千表現出對陌生環境的抗拒。當其他小朋友都積極參與游戲時,千千卻緊緊抱住媽媽,不愿意接近老師或參與游戲。這一行為讓我意識到千千可能是一個比較內向、需要更多時間適應新環境的孩子。
2.入園焦慮的持續:我想媽媽
開學后,千千的入園焦慮持續了很久。她一整天都在哭,午睡時需要老師陪伴,否則就會醒來哭泣。無論在做什么,千千都會突然冒出“老師,我想我媽媽”或“老師,你先給我媽媽打電話”等話語。只有放學時,她才會因為即將見到媽媽而開心。
3.成長的小插曲:摻雜淘氣
到了下學期,千千在一次午飯后散步時表現出了淘氣的一面。她沒有好好排隊,而是和其他小朋友打鬧。我及時提醒后,千千并沒有立刻改正。這讓我有些生氣,但也意識到這可能是千千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在談話中,我鼓勵千千繼續保持乖巧懂事的品質,并告訴她排隊的重要性。
4.成長與驚喜:獨立與關愛
隨著時間的推移,千千逐漸適應了幼兒園生活,并展現出了她的成長和獨立。在一次戶外活動中,千千突然跑過來告訴我,她看到隔壁班的好朋友閑閑玩得那么開心,就不用陪她玩了,這讓我很驚喜。千千的細膩心思讓我看到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更讓我感動的是,千千還主動陪著新來的小女孩伊伊一起玩。她載著伊伊騎單車,一直關注著伊伊的安全。當平衡車只剩一輛時,千千雖然有些為難,但在我的鼓勵下還是去玩了。沒一會,她看到伊伊也拿到了車但不會騎,就趕緊跑過去教她。千千的這種大姐姐風范也讓我感到很欣慰,心想,那個每天哭著來上學說想媽媽的寶貝到底是什么時候一下子就長這么大了。
5.家長的放心:媽媽的信賴
體檢結束后,我及時與幾位家長反饋了孩子們當天的表現。千千的媽媽關心地詢問:“晶晶老師,中班還是你們三位老師繼續帶嗎?會不會換老師啊?”千千媽媽繼續說“我特別希望你們能繼續帶他們,每次換老師,孩子都得重新適應。”
千千媽媽的話觸動了我。回想起千千在戶外活動時對我說的話:“晶晶老師,我還記得你以前扶著我走這個木頭呢。”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時間的流轉,那個曾經需要老師時刻守護的小女孩,如今已能自信地走在成長的路上,這份記憶對我們雙方來說,都是無比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