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拉大車”問題,是指在基層治理過程中,由于基層資源和力量的不足,導致基層治理任務難以有效完成的現象,是制約當前基層治理的一個突出問題。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根基穩固人賢樓高。要通過建強“馬匹”、架輕“車輛”、凝聚“馬隊”,聚焦提升服務群眾能力,通過創新載體,鏈接各方資源賦能,持續夯實基層基礎,著力破解“小馬拉大車”難題,使得基層真正理清“千條線”,有更多的時間投入事業、為民服務,切實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
建強“馬匹”,破解“人少力殊”難題。基層力量匱乏,人手不足是第一個突出問題,也是癥結所在。首要是集中力量,才能辦成大事。通過編制職數傾斜基層、精兵強將派往基層、資金政策投向基層,傾力推動力量下沉,強化基層治理隊伍建設。還要加強本級社區干部隊伍建設,推動干部教育系統化、高質化,提升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能力。聚焦知識儲備與基層需求銜接,把那些成長性好、綜合素質強的干部,持續選派干部到一線墩苗歷練,促使干部磨出鐵肩膀、逼出真功夫,與老百姓面對面解決問題、提升能力。要依托“雙報到、雙報告”制度,把黨旗插在網格里,把黨員放在百姓中,為基層工作增強力量。
架輕“車輛”,破解“事務繁雜”難題。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基層事務性工作漫天繁星,數量之多不言而喻。為基層減負必須體現在推動負擔往下減的實際行動中。要賦能減負,不搞文山會海、不搞滿墻掛牌,不做層層加碼、不做過度留痕,不能隨意安排、不能死搬執行,不能以調研為噱頭,開展程序復雜的考核督導,牽絆基層工作開展。要從基層實際情況出發,明確好減負清單,嚴格落實程序,使得“減擔子”有抓手、有依據。通過“精簡規范、務實管用”,聚焦“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切實減輕基層干部工作壓力,讓廣大群眾辦事更加高效,“只跑一次”落地見效,“基層減負”看見實效。
凝聚“馬隊”,破解“無從下手”難題。“小馬拉大車”過程中“人少事多”是原因,基層干部對于有些事項“看得見管不著”,只能如熱鍋上的螞蟻干著急。因此,必須凝聚各方合力,推動權力下放。要切實支持多元主體良性互動,建立聯席會議機制,打造“睦鄰議事廳”“紅色議事廳”等“睦鄰共商”平臺,進一步推動資源共享、大事共商、實事共辦、難題共解。要明責賦權擴能,找準各自位置,厘清職責邊界,推動形成“基層管基層用”的良好局面,力爭實現街道對上級部門派駐機構統一指導和協調,切實解決街道安排沒人落實、辦事沒人跟進等現實情況,推動基層干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切實提高基層治理效能,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認可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