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這件事情有時候真的難到想哭,除非你忘記你正在堅持。而能讓你完全忘卻堅持的痛苦的狀態,就是瘋狂投入。
有時候,我們的假裝堅強,時間久了,內心越就真的強大了。
同理,我們假裝瘋狂,久而久之,我們真的就可以為自己的目標瘋狂前進。
這里的“瘋”,是正常追尋目標意義上的瘋狂。然而,我們為什要瘋?因為瘋狂的那個你,是真實的自己。
我們有生之年,必須尋找自己真實的聲音。因為越長大,周圍就越嘈雜,實現就越混亂。很容易,我們就隨著大流,人生幾十年浩浩蕩蕩隨潮涌而去,最后在夕陽下看著落葉悲傷,帶著對紛繁世界的困意合眼。再也不睜開了。
——電影《死亡詩杜》
大部分的人,生活在已知的沉悶,和未知的平淡之中。年紀越大,對生活的改造能力就越小,因為每踏出一步,都仿佛在解構自己多年構筑的生活習性。
人,不斷利用同類的弱點,貪、嗔、癡、懶、色……利用科技和圖像,使這個世界更加嘈雜,我們太容易丟失自己真實的聲音了,看過《中國有嘻哈》的人便知道,堅持做真我是一件很酷、也很難的事情。
瘋狂的人,好像更容易達成自我。像喬布斯、大疆悟創始人汪滔的偏執和狂想,完美主義、日夜顛倒、桀驁不馴……不顧代價的行為,達成之事當世無人能及。但是更多時候我們的教育背景和成長環境,讓我們都變成了“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的普通人。每次冒出的“欲火”總是難以持久燃燒,于是我們頻頻低頭認罪。
我們無意裝瘋,但是為避世俗紛擾嘈雜影響我們的堅持,只好“曲線救國”。既然生來不是瘋狂之才,退而從裝瘋開始,追尋自我。
首先,作為一個瘋子,你就不在乎別人對你的點評了。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有嘈雜的烏鴉,有拾人牙慧的八哥,還有地上的公雞也會鳴叫嘲笑你。那么多的聲音,你聽哪一種?他們都是代表自己的立場,帶著自己的世界觀發出的聲音。
世界上的“意見領袖”都是因為他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些很愛給別人建議批評的,只能算“多嘴”。
生活中有一些跡象,表明我們太在乎別人的眼光:不懂得拒絕、總是想取悅他人、總是尋求關注、猶豫不決、不順從內心。
一句話,嘗試討好所有人的下場,就是得罪所有人。
所以,假裝成為一個瘋狂者,你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堅持自己的世界觀,不在乎外界雜亂的聲音。你見過哪個瘋狂的人會很在乎每個人說他什么的?一般聽到中肯的意見時,都是默默記在心里,然后暗自籌備著行動計劃。
這樣做還有一種邏輯上的勝利。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正常,別人卻笑自己瘋子,心里會覺得不舒服;但是你先把自己當成瘋子,別人再怎么說,只不過都是印證你的想法而已:他們果然不懂,我會改變你們的認知的。
盡管這樣很阿Q精神,但是如今世道,想做成一點事情都相當不容易,不給自己一點瘋格還真是存活不了。想那些偉大的天才,阿基米德、達利、愛因斯坦、喬布斯,他們已經不把自己當成正常人了。若只是做一個正常人,你能超越誰?
蘋果的廣告《非同凡想》臺詞,當年由TBWA創意總監Rob Siltanen撰寫:
“只有瘋狂到相信自己能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believe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actually do。)
改變世界?誰說出這話的時候會不會被人們嘲諷?當然會!但是當你讓這個世界改變了一點點的時候,你的擁躉會成千上萬地出現,瞬間他們變成了你的粉絲,但是此前從來沒有出現過。因為他們等待這樣的人出現。
換句話說,只有你真的相信自己能改變世界的時候,并付諸行動,人們就會追隨你的腳步。
內心上,瘋狂的人會真正為自己而活。
任何人都是自私的,愛是自私的,愛別人也希望得到別人更好的愛;善是自私的,以犧牲一物成就另一物。自然地,為自己而奮斗,自然更能長久堅持下去。
假裝著瘋狂,逐漸地,思考的不再是范冰冰、Angelababy、吳亦凡,而是關乎自己生命發展的問題,就會有原始而真實的想法顯現。可以說是自私,也可以說是呈現了人的力量和赤誠。
有一部電影,大家說它是驚悚電影,但是我看了幾遍之后,仍覺得唯美無比,就是由本·威士肖主演的《香水》。一個對于味道異常靈敏的年輕人,以味道認識世界看,在他的世界里,味道是最重要的,一切東西的存在都是為了散發自己的味道。主角窮極自己的能力,追隨不同師傅學習萃取香味的方法,最后走火入魔,甚至利用少女的生命來提取香精。
走火入魔當然不好,但不妨礙它呈現出了一個人專心致志而散發出來的邪魅吸引力。
還是想提大疆悟的汪滔,和喬布斯一樣,在部分員工的眼里“臭名昭著”,讓團隊強硬執行自己的設想,凌晨給員工打電話說想法,算不上一個“好人”,但是絕對是個厲害的人。現在名氣沒有那么大,可能是因為還沒有掛掉。因為他一直也在追尋“來自未來”的設計,讓國內外所有對手除了“追”,別無選擇。
可以說汪滔是執著地為自己夢想而活,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他也是為這個事業而活,讓中國多了一份驕傲,我們做科技產品也是很拉轟的。
更進一步,瘋狂的人會不自覺地加強意志。
如果實施著別人的想法,放棄就放棄了,沒有什么可惜的,反正不是自己的孩子;
如果誕生了自己的想法,會像媽媽一樣堅持能量爆棚,愛護它的成長。
任何偉大的想法,都需要堅韌不拔的培養才能誕生。意志力不夠,很多想法即便是好的,人們意志不夠持久地維護它,等不到落地實施,最后都會胎死腹中。因為它失去了營養,喪失了可能性。
希特勒的意志幾乎是無人能比的。在自傳《我的奮斗》中更是集中闡述了他的這一人生觀:智慧不是最主要的,意志與決心才是最主要的,只要有了堅定的意志和決心,什么奇跡都能創造出來,后來他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他這一理論的高明之處。
羅永浩也戲謔自己,把自己的前半生自傳取名為《我的奮斗》,他曾說:在這個世界上壞人好像總是更勤奮一些。于是他決定像壞人一樣勤奮,以免陣地真的被勤奮的壞人占據。在我看來,他是個“心懷鬼胎”的狂人。
我們總害怕“壞人”,因為總覺得他們難纏,“做壞事”的意志根深蒂固,能干出很多壞事。但是作為“好人”的我們,干“好事”的能力總是有限的。或許我們都應該向“壞人”學習一下。
做個瘋狂的好人,然后你會有聯想,然后你有了野心,然后你有了信仰,然后你看見了飛鳥的痕跡,風吹的方向。然后你為喜歡的事物廢寢忘食,做著一些外界總是難以理解的犧牲和行為。
最終,產生瘋狂的行動力,才會有瘋狂的造詣。
應該說每一個媽媽都是狂人,否則怎么能忍受孩子難么多的折磨。在此對每位母親表達敬意。這些行為已經超越了“堅持”,在更高等級的層面——愛、理想、野心、使命等,直接潰敗了所謂“堅持的痛苦”。
這里談的當然不是“七天就能改變自己”這種鬼話,除非是破產這類。當人邁入瘋狂之門,沒有辦法很冷靜地看待所有的事情的靜止,可能會產生數個系列行動,掏空心思,不惜代價用去改變。
尼采這家伙,簡直是瘋子當中的戰斗機,瘋狂精神的藍翔技校。身患殘疾,但他是思想上、精神上的獨行者,從凡人到上帝,都留下了他思想的印記,以至于人們在思想類似問題的時候都不得不引用他的思想。
還有麥哲倫環繞地球的航行,韋斯特·菲爾德越過大西洋鋪設第一條海底電纜。這些故事今天一句話就能概括,但是鬼知道他們當時籌備財力、人力和作出的規劃、行動是多么艱難。
他們已經完全將“堅持”忘卻,追逐的是另一個太陽。
當然,可能這樣的行動是持續一輩子的,像僧人一樣普度眾生,既可能成功也可能是一事無成。因為還需要看時代是否予人時機。
人類行為發現小結:
日常的“堅持”放棄之謎讓我們百轉千回,重蹈覆轍。
何不從戰略上規劃,從學會瘋狂入門,可以戰勝“堅持”的痛苦,從而使得堅持更容易。
每個人為之瘋狂的事物不一樣,從哪開始?從尋找開始。
「你能做偉大事業的先決條件,就是你深深熱愛自己所作的事情。如果你還沒有找到自己心中所愛,那么不要停止,繼續尋找!」(喬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