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獲悉 Winamp 及周邊服務將在 12 月 20 日被關閉的消息,我自己已經好多年不用她來放音樂了,但這個幾乎是一手開創了皮膚制作領域的經典產品走下歷史舞臺還是讓人唏噓不已。不需要再去談為啥她會死,只想祭奠一下那個皮膚設計的黃金年代。
那時候的皮膚每一個都是下載回來可以直接用而非純觀賞的;那時候的皮膚特別原始,沒有 XML 來自定義各元素的位置和尺寸,只能按照固定的擺放設計所有控件;那時候的皮膚沒有模糊沒有動效沒有 Alpha 通道。套用游戲機里的概念,如果說現在的界面設計都是「次世代」的,那 Winamp 經典版的皮膚都是 8 位機上的游戲。Winamp 皮膚:
之后也配合自己的 WindowBlinds 主題陸續制作了好幾套 Winamp 皮膚。當時覺得很好玩,也第一次意識到界面設計這個東西真的不是純藝術,結合實現的角度有太多的限制。就拿 Winamp 來說,除了播放列表可以拖放之外,其他面板的尺寸都是固定的,所有按鈕的位置和熱區尺寸也是基本固定的。如此嚴格的皮膚格式沒有阻止大家的熱情,在幾大皮膚社區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在螺螄殼里做道場」,這個有點類似這幾年大家都很喜歡在 Dribbble 上把各種透視、各種類型的物品都畫成 iPhone 的圓角圖標格式一樣,只不過極簡風格在那時不是主流,更多的是強質感、多細節甚至重口味皮膚。
伴隨著越來越高的操作系統封閉性,以及各種服務都走向云端的潮流,如今各種美化已經從小眾走向幾乎絕跡了,從眾粉絲到 Skins Factory 這樣的專業選手都慢慢離開了大家的視線,Winamp 也就此死在了沙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