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總是從國慶長假開始。
每個國慶長假,我都要回娘家。外公外婆年事已高,每年都必須回去看看他們,因為不知道哪年就再也見不到了。
今年帶了齊齊的小伙伴們,三家人一起先游武漢。在湖北省博物館看文物,齊齊找到了歷史故事中的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矛;在武大藝術館看「武大人在南極」展覽,同行的小男孩說一定要去南極科考……奔跑在母校古老的建筑間,孩子們的心里種下了一顆顆種子。
武漢的變化很大,城市干凈整潔得令我們都不敢相信這是武漢。漫步于小資的曇華林,我感慨于以「武漢每天都不一樣」為城市宣傳口號的這座城,已完全不是我十年前學習和生活過的城市。
城猶如此,人何以堪。今日之我,亦非十年前身在這座城市里的我。在歲月的長河中,我們在不同的時空同時改變著,力爭每個今天都比昨天更豐富。
回到故鄉小城,正是中秋。晨跑于熟悉的江堤上,路過我的小學和中學。學校外的江堤前多了一片大廣場,憑欄遠望,鄰省的群山就在眼前。又想起那些獨自坐在江邊看山看水的周日午后,想起那首歌,「什么事情什么人 使你成為現在的你……」
感謝這些年一直努力的自己,讓我不僅僅是個小城姑娘。
四世同堂的家族聚餐熱鬧非常,故鄉的菜肴依然如此美味。外公外婆身體康健,爸爸媽媽生活逍遙,弟弟表弟成家立業,一切都在既定的軌道里有序運轉。不大的家族,卻是穩定的后方。
回到廣州,便開始了「21天運動打卡」活動。在這21天中,我堅持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在keep上完成了為期兩周的塑形K1課程,跑步超過40公里,看過美麗的朝霞和星空,感受著自律帶來的掌控力和成就感。
除了線上打卡外,我還見了一位來廣州開會的群友。小姑娘熱情善良,合影時主動打開了美顏功能,毫不吝嗇地夸我漂亮,極大地緩解了我的社交恐懼癥。
還有來廣州出差的高中老同學,也見縫插針地見了一面,就在辦公樓附近的咖啡館,聊聊近況,聊聊父母家人。80后是被房子綁架的一代,聊著聊著就不可避免地聊到了房子。各種無奈和妥協,唏噓不已。
另一位高中老同學,在我發關于「中年油膩男」的微信朋友圈時回復說:
被嘲笑的人支撐家庭建設祖國,嘲笑他們的人大多還在啃老月光打農藥。你關注這個干嘛,你距離中年不是還有15年嗎?
我拿著手機愕然。久未聯系,真是有代溝了呢!
以前我總認為,好朋友之間不怎么聯系也沒關系,有曾經那么深厚的友誼打底,怎么都不會疏遠的。然而事實上,在這變化迅猛的時代,久不聯系就代表著不再清楚對方經歷過什么、改變了什么,曾經一致的三觀,很有可能已經出現分歧。
月底閨密的生日,大學時代最好的朋友。我送了她自己很喜歡的飾品,久未聊天的我們才又聊了幾句。遠在我生日時,她得知我剛剛從血泊中走出來,便忍住沒將她正經歷的家庭風波告訴我,如今說來,已是云淡風輕。
我們總想在朋友需要時有能力伸出援手,然而總是事與愿違。世事太過無常,我們亦非當年連上廁所都要結伴而行的小姑娘。漸漸成長,慢慢獨立,學會自己面對一切、處理所有。
而近在生活里的朋友呢,多以家庭為單位。重陽當日,齊齊的小伙伴們,6家7個孩子聚在一起,背古詩念兒歌,古今中外,均有涉獵,真真是「重陽雅集」啊!
孩子們離席后,家長們開始交流家有學童的心得感受,有的焦慮有的淡定,每個孩子不一樣,每對父母不一樣,每個家庭也不一樣。
這樣的場合,我總是很少說話,默默地聽著,靜靜地想著。每次類似的家長聚會,我都能感受到中產階級的焦慮,但我相信,齊齊能在她所處的環境中找到她適應的生活方式。
齊齊的嬰兒期,我也曾經焦慮,怕自己做錯了什么或是錯過了什么。可漸漸地我開始放松,開始相信齊齊,也直面自己。我收回對齊齊過高的期待,也調整自己的生活重心,我們各自成長,都會有不錯的生活。
這個月我按計劃聽完了趁早效率季課程,有些課程挺有收獲,聽完后我馬上采取行動,比如做了一周時間開支記錄,在「時間被記錄」的壓力下減少了刷微博和微信的時間消耗;更新了「一生的計劃」,認真寫下對十年后的自己的期待,向未來十年下訂單;在效率手冊中增加了「今日大件事」欄目,開始畫立體的方框來打勾……
除了原有紙筆記錄系統的小修小補外,我還用calendars 5、Things和印象筆記三個APP構建起我在手機上的計劃和記錄系統。現在已經用了半個月,很好地適應了我的工作領域擴大和工作量增加的現狀。
本月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省圖有古琴展,真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啊!展覽內容豐富,還有現場表演。一番參觀后,我了解到古琴的一些基礎知識,還第一次聽到沒有經過擴音的古琴聲。
與古箏之類更適合表演的樂器相比,古琴偏重于與自己的對話。學古琴一個月就能彈出完整的曲子,學一年后再彈同樣的曲子,會有不同的感受,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韻律。每個演奏者彈完后,都會對曲中蘊含的詩詞意境娓娓道來,不管是彈奏或是傾聽,都是一種享受。
我鄭重地將「學古琴」寫進我的2018年度計劃,明年春節后就報名學習!愿有朝一日,我彈奏古琴,齊齊和著琴聲吟詩,多美好的親子時光!
工作忙碌,閱讀的時間也便短了。這個月翻開了5本書,只讀完了2本,錢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和米蘭·昆德拉的《身份》。
我有好多想讀的書,也有很多主題閱讀計劃,可是囿于時間,總停留在計劃階段。
這個月處里人手驟減,有人休產假,有人休病假,還有人休探親假,我自然要分擔一些休假同事的工作量。雪上加霜的是某項工作制度改革,我又被分配到工作量很大的崗位,同時兼顧原來的工作,足足花了幾天時間才接受了這一現實。
剛開始的幾天,各種手忙腳亂心浮氣躁,便早早起床跑步,邊跑邊盤算如何適應新的工作節奏,摸索出新的工作秩序。
近半個月下來,感覺還能應付,只是每天的下班時間比以前至少晚了一小時,不再趕得上班車。
正好回家路上的大橋修好了,人行道寬敞安全,我每天走路上下班,時間可控,不用忍受無法控制的公交車到站時間,放松地欣賞藍天白云紅花綠草的同時,還能順便鍛煉,一舉數得。
除了走路上下班外,這個月我還養成了不少「微習慣」。比如注意足部保暖,晚上泡腳,不穿涼鞋;每周食用燕窩羹,滋補溫潤;每三天做一次STOP射頻護膚,皮膚狀態明顯好轉;每天用粉餅和腮紅,再沒有聽到「氣色不好」的提醒了;每次洗澡后涂潤膚乳,將對面容的關注分配一些給身體,緩解秋天的皮膚干燥……
喝完最后一療程的中藥后,我告訴自己,該回歸以往的狀態了。雖然依舊容易疲憊,但不能老是對自己發出「虛弱」的心理暗示。紅棗水繼續喝,燕窩羹堅持吃,入冬后再蒸些黃酒阿膠,多注意保養,身體會回歸從前的狀態。
最近幾個月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家庭事務按原有軌道運行。10月中旬去了一趟香港,繳納本年度保費。適逢臺風過境,香港懸掛8號風球,巴士停運,餐廳停業,很多商店包括誠品書店也沒營業,街上人少車疏。見到這樣的香港,也算是一種新體驗吧。
同樣的新體驗還有海鮮放題。新的自助餐形式,但感覺質量更高。一次將刺生等日本料理吃了個夠,只是想起醫生叮囑的「忌食生冷」,有些心虛。
一直想完成的整理護膚品庫存,10月終于付諸行動。不知不覺間,囤了那么多護膚品和化妝品。要收住買買買的手,先把庫存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去拔那些陸續種下的草。
走到現今這個人生階段,感覺正如席慕蓉所說:
我知道自己正處在生命中最美麗的時刻,所有繁復的花瓣正一層一層地舒開,所有甘如醇蜜、澀如黃連的感覺正交織地在我心中存在。
那么,就好好珍惜這個最美麗的階段,用心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美好,令靜靜流過的歲月之河,多濺出幾朵晶瑩閃光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