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1-25 9:00-9:30
進度:京東閱讀p1-8
書摘:
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鑄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聞,則圣人之情,見乎文辭矣。先王圣化,布在方冊,夫子風采,溢于格言。是以遠稱唐世,則煥乎為盛;近褒周代,則郁哉可從:此政化貴文之征也。鄭伯入陳,以文辭為功;宋置折俎,以多文舉禮:此事跡貴文之征也。褒美子產,則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論君子,則云“情欲信,辭欲巧”;此修身貴文之征也。然則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全書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學思想為基礎,兼采道家,認為道是文學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學習的楷模,“經書”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創作個性的形成歸結為“才”、“氣”、“學”、“習”四個方面?!段男牡颀垺愤€系統論述了文學的形式和內容、繼承和革新的關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學創作構思的過程中,強調指出了藝術思維活動的具體形象性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藝術創作中的形象思維問題;對文學的藝術本質及其特征有較自覺的認識,開研究文學形象思維的先河。全面總結了齊梁時代以前的美學成果,細致地探索和論述了語言文學的審美本質及其創造、鑒賞的美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