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兩天的空閑時間看完了東野圭吾的小說《紅手指》。早就聽說他的書很好看,作品也相當多,但這還是我第一次認真品味他的小說。
十四歲的少年在家中掐死了一個八歲的小女孩,溺愛他的母親發現后,用哀求和威脅促使丈夫昭夫丟棄了女孩的尸體,以掩蓋兒子的罪行。患老年癡呆癥的老母親和一再上門調查的刑警,讓昭夫心生一計——把謀殺的罪名嫁禍給沒有行為能力的母親。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母親一直都是在假裝老年癡呆,她用口紅涂紅了自己的手指來警告誤入歧途的兒子。在最后一刻,昭夫的良知被母愛喚醒,道出了實情。
看上去只是一樁并不復雜的謀殺案,調查經過也不曲折,但案情背后暴露出的問題觸目驚心。“這個家庭的成員之間完全沒有心靈上的紐帶,家庭的溫暖在這里不存在。”兒子兒媳對老母親態度冷淡疏遠,導致母親躲進自己創造的“癡呆空間”。昭夫一直逃避責任,以工作為借口,把教育兒子的任務全部丟給妻子,而妻子對兒子只是一味地溺愛,在兒子犯下如此殘暴的罪行后,她一心只想著怎么替兒子掩蓋隱瞞,甚至情愿去頂罪。
多么糊涂的父母!小說寫的是日本,但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父母,在中國并不少見。高爾基說過:“愛護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冷漠自私,會投射在孩子這面鏡子上,甚至還會放大、變形、扭曲。
愛是陽光,可以照亮這世間所有的陰暗角落。而愛有很多種,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天性使然,很多時候愛使我們盲目,進而迷失方向,在愛孩子的同時卻害了孩子。小說中兩位母親對兒子的愛可謂是截然不同,看似癡呆的老母親時刻在提醒警示47歲的兒子,想讓他迷途知返。而中年母親對14歲的兒子無原則無限度地包容,終釀下不可挽回的惡果,這種愛,是糊涂的愛。
為人父母,需時時捫心自問,我們給孩子的,是哪一種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