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城市今天下雨了。
陽光燦爛的日子多了,總是需要一些風(fēng)雨參半的時日來調(diào)節(jié),喜歡冬末春初的下雨天,連窗外的風(fēng)都少了些冬日的凜冽,反而開始有了春日萌發(fā)的意味。
不得不說,下雨天也太適合看書了,捧一本閑置了很久的書,泡一壺黑咖啡,靜靜地享受雨季特有的安寧與靜謐。這樣的心境大概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吧。
這樣的天氣適合看些什么書呢?
高度精分又費腦的小說可以先暫時放一放了,平日里折磨死人的專業(yè)課理論書也看不進去,不如翻開一本小清新又不失深度的散文集呢?
下雨天適合看一些溫柔又治愈的書,不帶任何輸入的目的,隨心所欲,能記得一些語句和思考更好,記不得也不礙事,光是用看書來聊以慰藉,本身就足以抵擋漫長的時光了。
在慌亂的生活中,閱讀是秩序,是平靜,是風(fēng)暴眼最安寧的中心。
很多問題都能通過閱讀來解決。不是說書中有你想要的任何答案,而是看過那么多故事,和那么多偉大的靈魂交談之后,很多事情,你都不會再像之前那么在意了。
這像極了心理學(xué)中的所說的注意力轉(zhuǎn)移,把散落在大而繁復(fù)世界里的那一點目光收回來,聚焦到自身,到內(nèi)心那片孤獨的宇宙。
02
《此刻的溫柔》是我前段時間從喜歡的號主那里收藏的,無聊間去翻看了這本書的作者陶立夏的微博,意外發(fā)現(xiàn)竟然是一位溫柔又深刻的姐姐。
她的粉絲喜歡稱她為“桃子”,她的微博大多是些溫暖治愈的日常,有散落在書桌各處的鮮花,有即將校對出版的新稿件,還有正被煮著的“咕咕嚕嚕”冒泡兒的蘑菇菌湯......
作者的這些日常,宛如B站上那些冒著清香的vlog視頻創(chuàng)作者,帶給人無聊生活中無限的向往。
桃子是自由寫作者,之前就職過大公司的白領(lǐng)崗位,最終還是厭倦了都市森林的鋼鐵秩序,回歸到日常中來,當(dāng)起了作家,旅行家和自由人。
關(guān)于這本看似隨意的散文集《此刻的溫柔》,里面所記錄的文字也大都是作者對日復(fù)一日的生活中的瑣碎情緒的收集,以及她對外界世界的勇敢探索。
我十分喜歡這樣連筆觸都散發(fā)著散漫氣息的寫作者,但在這些百無聊賴中生產(chǎn)而出的文字和記錄,總能給像我這樣對遠方極度渴望的人些許撫慰。
我想把這樣的一本小書分享給你,也是希望在這樣的雨后空氣清新的日子里,你同我能一起去感受零散文字所包含的曼妙,如同雨滴落在樹葉上的婆娑聲響,回聲輕微卻清晰可聞。
這時代,總有一些不知歸處和無法精確評判的文字,值得我們細細體味,用心珍藏。
03
對于生活,作者在書中憑借自身闖蕩全球各國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
“掌握一門技能,全身心地投入,自給自足,不依附任何人。在沙漠里,你不能浪費水,有限的生命里,你不該把時間浪費在人云亦云的價值觀上。
沒有人能為你做決定,過去的經(jīng)歷只是經(jīng)歷,不是經(jīng)驗,學(xué)會找準(zhǔn)自己的節(jié)奏,不急不躁地走下去。”
你能感受得到嗎,《此刻的溫柔》里的句子大多數(shù)都是這樣的風(fēng)格,看似是過來人對后來者的說教,但其實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貼心的忠告呢?
我們成年人,之所以逐漸缺失了少年人的朝氣和勇氣,大概就是顧慮太多了吧。又不愿意相信能夠依靠自身解決問題,所以開始了漫長而無謂的自身消耗。
當(dāng)然了,在這消耗的其中也不乏感情。
關(guān)于愛情,作者說,“人生這冗長的一餐,愛情只是其中一劑調(diào)味料。”
是調(diào)味料卻不是防腐劑,更不是萬靈丹。
感情路上,我們需要的不是曲折的情節(jié),也不是無謂的浪漫,而是一種確定性:要么你跟我走,要么你就站在這里等我歸來。
人生路漫漫,總有太多波折和沮喪,風(fēng)雨也總無常,就像今日這瘋狂的下雨天,我們在感情生活中最期望地不過是一個妥帖的同行者,衣食豐裕之后,大家能一如既往心緒平和地相處。
我想,這大概是對正處于感情生活中的我們最為體面的一種描述了吧。
我們從不是對方的任何附屬,所以我們各自而獨立。
04
關(guān)于人生的價值和選擇,作者的大多數(shù)感觸都是發(fā)生在路上的。
我特別喜歡桃子說的這樣一段話,我覺得可以作為今天這篇文章主旨的升華:
“別人是一定會離開的,但你自己卻一直都在。
所以每天好好地吃早餐,房間里常備鮮花和喜愛的物品,偶爾給自己買禮物。生活的秘密不過如此。
那些平靜之中留在你生命里的,才是你最想要的。不必多,但要足夠好。”
而在這些取舍的過程之中,你還需要搞清楚的問題是,此時此刻你所擁有的真的是你迫切需要的嗎?
我們的確很容易就被外面的世界所迷惑,而人生真正能讓你感到幸福的事情,其實并不是你找到了可以長廂廝守的人或物,而是你遇見了再也無法失去的人和物。
“珍惜”這個詞,是最傷感的。通常懂得珍惜的人,都是曾經(jīng)失去過的人。
所以繞來繞去還是那句話,這個世界大而繁復(fù),所有值得我們喜歡的、了解的、追求的,都是很小很小的部分。不必太多執(zhí)迷于你未知的一切,也不必為不相關(guān)的人煞費苦心。
希望我們都能如《此刻的溫柔》的作者所說,人這一生,終究是要學(xué)會如何在失去的黑暗中,心甘情愿地舍棄,專注地觀看,謹慎地愛,并不再做過多的要求。
你知道的,肉身沉重,是因為人的物欲綿延。
比起習(xí)慣性地負重,從內(nèi)心對自我產(chǎn)生肯定,才顯得更加有價值吧。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