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知識經濟時代取得競爭優勢?

如果你還以為工作是出賣時間,那么你就大錯特錯

當今時代常常會看到一種現象,有相當一部分上班族對加班是相當討厭的,因為加班會干擾作息,并且侵占個人時間。而且更讓上班族難以接受的是,有些時候加班不會加工資。

少加班是大部分上班族共同的期望,而賺到更多的錢幾乎是所有人的期望。

在大多數人的頭腦中默認有一種觀念,那就是——工作就是出賣自己的時間,只有工作的時間越長,才能夠賺到更多的錢。因此很多人認為加班和賺到更多的錢是同時出現的。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并非如此!

我們想要賺到錢,其實可以通過三種渠道:資本、能力和信息。

當然大部分上班族都沒有什么資本,只能從后兩者入手。后兩者可以有同一種稱呼——知識。

當今時代并不是靠出賣時間來換取金錢的時代,而是靠出賣知識來換取金錢的時代。不然的話為什么有個含金量更高的證書會有更高的工資呢?不然的話為什么底層員工加班加點也沒有拿到高管和專家的工資呢?

很多時候,你賺錢的多少取決于你掌握知識的含金量!

如何掌握一套知識產出體系?

當今時代是一個依靠知識賺錢的時代,想要賺到更多的錢,就得掌握更多具有含金量的知識。這要求我們具有一套完整且持久運行的知識管理的方法。如果你沒有,你就只能屈居人后。

知識管理可以簡單的分為三步:知識的獲取、知識的管理和知識的產出。

在這三部分當中,只有知識的產出可以幫助我們建立競爭優勢,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賺到更多的錢。就算讀再多的書,或者能管理再多的筆記,都是無法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

只有知識的產出,可以讓我們賺到錢。

我們想要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就要把重心放在知識的產出上。知識的獲取和管理都要有,但這兩者都必須為產出服務,且不能占據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的作者奧野宣之,就是一個知識管理的專家,他在這本書中詳細的介紹了一套簡單易行的知識管理方法。通過簡單的一元化筆記,能夠有效搜集和整理信息,同時還不需要耗費太多的時間。這樣我們就可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知識產出上,書中也介紹了一套簡單易行的知識產出方法。

奧野宣之寫的這本書,非常適合知識管理的新手入門,沒有太過于深奧的理論,可能對于已經熟悉知識管理的朋友沒有太大的驚喜。

我將這本書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講信息的獲取和管理(主要是第一、二、三、四、六章),第二部分講如何進行知識生產(主要是第五章)。

獲取和管理信息的套路

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這本書中,獲取和整理信息分為四個要點:建立信息門檻、一元化筆記、時序化和索引化。

建立信息門檻

當今時代各種幫助我們進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的工具層出不窮,但是隨之而來的是龐大的信息流,無數的信息幾乎淹沒了真正有用的信息。當你開始用印象筆記、收趣等工具搜集你想看的文章時,大量的文章被搜藏但卻很少查看和管理。這是知識管理入門者的通病——在沒有足夠強大的管理能力前,卻得到了更便捷的工具。

當我們沒有足夠的能力瀏覽和吸收我們搜集到的龐大信息時,最好的選擇就是精細的篩選有用的信息,這個時候對我們而言,最好的工具就是——紙質筆記。

只有對你而言真正有價值的信息,你才會花費時間和精力一點點的抄寫到筆記本上。這就是一道審核信息的門檻,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才會被你花費時間記錄。如果是毫無門檻的搜集,那么將會迅速的獲取大量的信息,超出我們可處理信息的上限。

一元化筆記

那么,我們要做準備幾本筆記呢?一本就夠了!

不需要按照內容的類別分類登記到筆記本上。分類整理對于普通人來說是一種難以駕馭的方式,當信息越來越龐大的時候,管理好分類信息就會產生巨大的時間成本。而我們在實際應用中,真正的重點應該放在知識生產上。這種獲取和整理信息的方式,叫做一元化筆記。

時序化與索引化

既然不按照類別進行分類,那么對一元化筆記想要很好的管理,就需要另外兩個維度——時序化、索引化。

時序化是指我們對于信息的記錄和添加,要按照時間順序來做。每一個信息都標明出處和時間,這樣我們就可以按照時間順序回溯出很多細節,想象出當時的場景。這樣做前后所做的事情和思考的邏輯都會非常的清楚。這是按照內容類別進行分類無法取代的優勢。

索引化是指對我們筆記本所記錄的內容形成“目錄”,寫在筆記本前面,方便我們的查找。因為我們的筆記本都是手寫的,信息是非常少的,因此建立索引也是非常簡單的事情。

通過手寫紙質筆記的方式建立信息門檻,用一元化筆記對獲取信息統一存儲,用時序化和索引化的方式來管理信息,這就是《如何有效管理信息》整個獲取和管理信息的套路了。

如何有效的進行知識生產?

當我們做好信息的獲取和管理時,我們就為知識的生產做好了準備。

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第五章,提到了創意生成的五步法:

  1. 收集——積累常識與作為研究課題的知識,平時多思考,多收集素材記錄到筆記本中
  2. 咀嚼——閱讀、回想、深入思考積累的信息,多翻一翻自己記錄的筆記
  3. 發酵——脫離課題,在潛意識層面思考,在專注一段時間后,做點兒別的事情轉移注意力
  4. 頓悟——創意的誕生,突然之間驚呼“明白了!”“找到了!”
  5. 具體化——將創意轉化為成果

收集和咀嚼是我們獲取信息和消化信息的過程,這是我們進行創意生成的基礎。發酵和頓悟,是我們從專注模式的意識層面的思考轉移到發散層面的潛意識思考的過程,創意就在兩種思考模式的互相配合間慢慢的產生。最后一步的具體化,就是將我們所獲得的創意進行落地。

關于創意生成的內容,作者推薦的一本書是《創意的生成》,作者是美國的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讀者們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話,可以看一看《走神的藝術與科學》可以對發酵和頓悟兩個環節有更深的理解。在《學習之道》中也有提到發散模式和專注模式的切換問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無非就是沉下去,或者浮上來
    srystal閱讀 255評論 0 0
  • 我想要看看 對著流星許下心愿 是不是真的會實現 我想要看看 那些撒了謊的小孩 是不是真的身后長了小尾巴 我想要看看...
    你的Dd呀閱讀 1,161評論 4 4
  • 周末,在家看電視調到《媽媽咪呀》欄目,覺得名字新穎便停下觀看。只見,一個看似三十歲左右衣著時髦的辣媽,出場便是一段...
    漪漪麻麻417閱讀 209評論 0 1
  • 與運算:“&”----同時為1才為1,(否則為0);1&1=1;1&0=0;0&0=0 或運算:“|”----有1...
    maiglail閱讀 16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