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同這份清凈相宜的愛好,就是喜歡讀書和寫字。
? ? 沒有天賦的寫作才華,求學時也沒有人家常見的發表文章和拿獎等等高光時刻。只是喜歡記錄。差不多十歲左右開始寫日記,初始的幾篇好像是幾首打油詩,其中一篇是寫家中拆建的小事,“詩”曰:“早晨醒來九點半,睜眼一看人成山。原來我家要扒屋,扒了舊屋壘牛圈”。好歡快的感覺!
? ? 十二歲以后正式買日記本,首頁上不知道是自撰還是抄來的宣言:日記由我記,記中有秘密。沒有我允許,不準看日記。哈哈!寫得這么押韻,一輩子都忘不了呢!
? ? 從那以后,日記就成了自己人生的一部分,雖然偶爾偷懶,變成周記,但再也沒有扔下過。早期的日記很多都是消極的,那個敏感的自己對他人的不滿,對自己的不滿,當然也有自我激勵,不要浮躁,要好好學習,為爸媽爭氣……
? ? ? 工作后開始寫隨筆,長長短短,記錄自己的教育感想,生活小事帶來的啟發,自己的覺悟和成長……現在回看,那時候的很多文字對自己的人格成長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當然這份推動,是和自己的感受、思考、閱讀離不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感性的發泄少了,開始進行更多理性的思考。)
? ? ?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因為婆婆和大姐一句隨口的評價,讓我發現原來當老好人是得不到他人認可的;是學校的一件小事讓自己突然明白原來對惡的縱容會傷害那些無辜的人;是在和他人的矛盾中醒悟到我和別人是有界限的,我要對自己負責;是從自己的一次下意識微笑中覺察到自己內心深處那份對他人的討好……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是通過一些事情,有關的,無關的,在反復的復盤中寫下:我不需要讓任何人評價我,我可以有屬于自己的評價體系。
? ? ? 記得誰說過,人每天腦子里要浮現幾萬個想法。其實我們每天發生的事情也是數不勝數。看起來單調的生活,如果愿意去沉淀,會發現有很多值得去挖掘的內容。這份挖掘,讓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感受、信念、期待、渴望。當對自己的認知越發完整深入,我們就會更多地和自己在一起,面對更加真實的自己,而不是被外界的風雨裹挾前行,身不由己。
? ? ? 這樣看來,記日記的過程,有點像對自己做一個無比長程的精神分析治療。帶著越來越多、越來越細致的覺察,去碰觸自己曾經受過的傷,安撫那個未曾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愛的靈魂,給自己多一份接納,添一分力量。當我們能夠接納更完整的自己,才會真正看到并承認自己的美好,同時也承認自己做不到別人能做好的事情。承認我們是我們自己,不是他人,不需要活成他人,才會有更多的平和與淡定。因當我們的內在更加穩固,我們會更加閑庭信步,漫步人生路。
? ? ? 最后重溫曾經寫過的三段話,送給自己和相遇的你。
? ? 我們再重要,也只是別人的一部分,但我們卻是自己的全部。為什么不先去愛自己呢?
? ? 這世界自有其運行規律,何必焦慮?做自己,做好自己就是最重要的事。不用他人的評價綁架自己,不活成他人需要的樣子。
? ? 我們是否痛苦的確可以由自己決定:放下所謂的“必須”、“應該”,甚至是“需要”,就沒有任何事情可以讓我們恐懼和焦慮。松開那些“緊箍咒”,我們自己才是這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最美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