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為什么成功?
每一款蘋果的新品發布,都可以稱得上是科技界的潮流和趨勢。尤其是在喬布斯的時代,蘋果每年的新品發布會可以稱得上是科技界的時尚發布會。如今,雖然四處彌漫著蘋果“創新已死”的議論,但是毋庸置疑,蘋果在這一領域仍然還有巨大的優勢和它獨特的基因,依然引領著大家前進。
蘋果的成功讓很多公司都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產品,開始思考為什么蘋果的產品就能如此的受用戶喜愛。慢慢的,大家開始意識到用戶體驗這一秘訣。蘋果是一家非常注重用戶體驗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它不像其他公司一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口號式宣言,它是從基因里面就是一個用戶體驗至上的一家公司,而且把用戶體驗的理念落地到它的每一款產品中去。蘋果的產品從不生硬的堆砌硬件,從不盲目追求硬件參數。它追求的是硬件服務于軟件,軟件服務于用戶體驗的理念。用戶體驗好是一整套的系統堆積并產生化學效應的一種效果,不是簡單的模仿、堆積。
那么既然用戶體驗如此重要,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具體的如何讓產品擁有更好的用戶體驗呢?有沒有什么規范或者好的方法呢?
《用戶體驗要素》-這本書中提出了用戶體驗要素的一個模型。這個模型非常經典,而且被很多產品設計人員所接受并推崇。運用好這個模型就可以使你的產品的用戶體驗倍增。
《用戶體驗要素》
《用戶體驗要素》的核心就是介紹的用戶體驗要素的五個點:戰略層(strategy)、范圍層(scope)、結構層(structure)、框架層(skeleton)、表現層(surface)。你能清楚的認識這五個要素,結合你的產品,科學的應用到你的產品中去,就能讓你的產品真正是的“用戶體驗至上”。
1.戰略層
我們要通過這個產品得到什么?
我們的用戶要通過這個產品得到什么?
戰略層其實就是由上面兩個問題組成:產品目標和用戶需求。這兩個問題就是我們在設計用戶體驗過程中的作出的每一步決定的基礎,我們的產品在項目開始之初就應該明確這兩個問題。當我們越能清晰的表達出我們想要什么,更加確切的知道用戶想從我們這里得到什么時,我們就能更加精確的滿足兩者的需求。
2.范圍層
在范圍層,我們考慮的問題從戰略層的“我們為什么要開發這個產品?”轉向一個新問題“我們要開發的是什么?”
從功能型產品的角度出發,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產品的功能和功能組合—功能規格。從信息型產品出發,我們需要考慮的是產品的內容—內容需要。
3.結構層
結構層是這五個層面中的第三層,也是從概念性的戰略和范圍問題轉移到后面能影響用戶體驗的具體因素。結構層主要包含:交互設計和信息架構。交互設計和信息架構都有一個共性:確定將要呈現給用戶的元素的“模式”和“順序”。交互設計關注于影響用戶執行和完成任務的元素。信息架構關注如何讓將信息表達給用戶的元素。
交互設計和信息架構,這兩者工作并不完全是技術層面的,它們要求去理解用戶—理解用戶的工作方式、行為、思考方式等。把了解到的這些知識加入到我們的產品結構中,才能使我們的用戶感受到良好的體驗。
4.框架層
結構層界定了產品將用什么方式來運作,而框架層則是確定用什么樣的功能和形式來實現。在結構層,定義了一個比較大的架構和交互的設計,而在框架層,我需要關注各個組件和元素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具體來說,在框架層我們需要面對界面設計、導航設計、信息設計的問題。這三個要素結合的非常緊密,在面對“導航設計”的問題時,首先需要考慮“信息設計”的是否太模糊?;蛘哂龅降摹靶畔栴}”最后變成“界面設計”的問題。雖然這三者的界限有時會模糊不清,但是把他們定為獨立的領域仍然很有必要,因為這些能幫我們更準確的評估是否已經找到了合適的解決方案。
如果涉及的是用戶做某事的能力則屬于界面設計的范疇,考慮可交互元素的布局;如果是用戶去某個地方的能力則是屬于導航設計的領域,考慮引導用戶移動元素的布局;如果是傳達想法給用戶的話,就是信息設計,考慮傳達給用戶的信息要素的排布。
5.表現層
這一層主要解決并彌補“框架層的邏輯排布”的感知呈現問題。我們的產品設計,最終還是要面對如何被人類的感覺器官感受到。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如何將這些感受納入到我們的產品中,將是表現層需要探尋的問題即感知設計。
如何做?
蘋果之所以成功,蘋果的產品之所以如此讓用戶著迷,就是在用戶體驗設計上有著融會貫通的本領。不管你的產品有多復雜,用戶體驗要素都是一樣的。但是將這些要素背后的想法付諸實踐卻是一次自我挑戰。不僅僅要面臨時間和資源的問題,在心態上面也面臨挑戰。
五個層面(戰略、范圍、結構、框架和表現),不僅僅是這些概念的了解和理解。其實它們背后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高度的注意所有細節。所以道路艱辛,堅持、用心才能為用戶打造一款真正用戶體驗至上的產品。
附:標題、文中粗體字部分摘自《用戶體驗要素》,不作具體標注。
附:轉載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