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有朋友推薦一定要看電影《岡仁波齊》,看過之后,明白生命的真正意義所在,有時想想今日的我們,有時還在為一些工作與家庭的瑣事而略有壓力。但與此同時,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做著與我們如此迥異的生命選擇。
在我們,為著辦公室同事一句冷嘲熱諷,而內心憂愁的同一時刻;在我們,為著家人糾結紛爭的關系,而惱怒不已的同一時刻;在我們,為著要不要投入做自己熱愛的事業,而躑躅不前時……有人決定這樣使用他們生命,使用一年的時光。
數步一叩首,俯身向大地。為超度自己的累世業力,也懷抱著為眾生祈禱幸福平安的心。
他們很平靜地接受路上發生的一切。
既然決定上路,路上遇到什么,都是正常。既然是為自己走的朝圣之路,就要一個頭一個頭地磕完。
《好萊塢報道》評價這部電影——“它描述生死,不卑不亢,無喜無悲。”
不卑不亢,無喜無悲,是寧靜的力量,來自于信仰的加持。
當我自己越修行,越破掉了從小到大對于“信仰”的誤解。所謂的信仰,根本不是你跟隨哪一派宗教。
而是,你愿意去崇敬那一些眼睛看不到無形之存有;
你愿意去追求那些看似帶不來什么現世利益的使命;
你愿意在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的平凡生活里實踐你所相信的;
你愿意在一個大部分人都迷失在自己頭腦的世界里尋找自己是誰,自己的天命何在。
有信仰的人,既不愚昧,也不偉大。
只是我們心里的光,一旦亮起,就無法再被熄滅。
如《大學》中所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致我們內心的明珠,愿它永遠明亮。
如康德所說:“有兩樣東西,我思索的回數愈多,時間愈久,它們充溢我以愈見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驚異和嚴肅之感,那便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致我們內在始終閃亮的——良知。
這就是信仰的所在。
有信仰在,人會放下各種“借口”,也就放下各種煩惱。
因為,你內心的光,清明知曉:
這一生你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個人,跨過的每一條溝,翻過的每一座山,爬出的每一個坑,吃的每一口飯,走過每一步路,流的每一滴眼淚,心碎的每一次,歡喜的每一次……都是為自己的靈魂而體驗的;都是你作為一個個體,為宇宙整體而體驗的。
這一路,遍嘗喜怒哀樂。這一路,流轉生老病死。你必須要全部的、完整的體驗。
就像李宗盛為new blance 運動鞋代言的那一句廣告語——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每一種滋味,都算數。
每一種感受,都算數。
每一種經歷,都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