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微信聊天,我們會發現一些朋友的口頭禪,又或者說是一些慣用語,我想說成是語言習慣。
之前有看過一些不知名人士總結過哈,說"呵呵"是帶有諷刺意義的冷笑;說問你"怎么了",回答"沒事兒",多半兒是有事兒;說"好吧"帶有意思小遺憾,小失落;說"好"可能是敷衍;但怎么感覺都是負能量?這些語言習慣真的反應一些問題嗎?
少女粉
還有網友總結的好多我都不記得了,但我真心覺得總結這些東西的人還真是用心了,雖說不完全符合實際,但可能也是普遍調查了。
一朋友跟我聊天就特別愛用那個"好"字,一開始吧,我的確不是很適應,覺得這人怎么說話這么敷衍,我好像說過他一次,但沒什么效果呀,笑哭。結果就是,現在我也經常愛這么發,發一個字。好像也慢慢習慣了,覺得似乎也不是一種敷衍。當然,也不知道別人是怎么想我的。
就愛焦瑪
要說事情總是有兩面性呢,微信是我們更加方便,但也是我們心與心的距離越來越遠。
其實語言啊,用肢體,眼神和嘴表達出來的東西比發文字要清澈,明了,簡單的多。我們能透過語氣感受他的溫度,通過眼神感受他的心意。以至于我們不會產生文字中的誤解和不必要的思考。
當然,如今我們更多的是用文字來表達我們的情感,但于我而言,還是喜歡face to face.
因為這樣,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