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肥胖是人類的面臨的新議題之一
昨天在拉市海認識一個來自哈爾濱的妹紙,她說,辭職出來玩半個月了,接下來找新的工作——健身教練。一是解決自身體重過重問題,二是這個職業自由度比較高,她可以在任意一個城市就業,這樣她就可以到處去旅行了。
也許她真的不知道,未來人類需要注意的不僅是飲食還有健身,她這個職業發展大有可為。因為2010年,肥胖致死數是饑荒和營養不良的3倍,且預計到2030年人類會有半數身體超重。
02 人類壽命在不斷拉長,并有可能實現長生不死
古代帝王沉迷煉丹術,不過是想獲得長生不老之身。在過去,這真的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所有過去認為的不可能,其實都有可能。比如有專家認為,死亡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身體被凍得足夠快,死亡是可以逆轉的。比如《三體》中,三體人進化出了脫水至類似休眠狀態的能力,待到相對溫和的時期再浸泡復蘇。
03 疾病將不再是人類面臨的主要威脅
長期以來,人類不斷跟疾病作斗爭,但未來疾病顯然已不是人類面臨的主要威脅。現如今,質子醫院的出現,人類迎來了最尖端的腫瘤放療領域。而讓人聞之色變的艾滋病也已經推出疫苗。疾病不再可怕,戰勝疾病的技術在不斷得到改進。
04 如果人真的能長生不死,會發生什么?
我們習慣用100歲這個極值來衡量生命長度。因為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才會珍惜每一個當下,爭分奪秒地和時間賽跑,讓生命更有意義。
當長生不死變成現實,就像真的中了100萬該怎樣花掉一樣,生命的意義又是什么,宗教還有存在的意義么?親子關系又如何去維護?享樂主義還會盛行?值得我們去思考。
05 機器人將會和人類一樣有意識嗎?
很久以前看過一部電影——《機器管家》,片中的機器人安德魯擁有人類的一些特征,它能感知人的情感,善意、歉意和友誼,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
未來,機器人是否也會和人一樣有意識?
06 我們的每一個決定都是由進化而成的算法來處理
你喜歡這個人嗎?
不喜歡?
為什么?
感覺就是不喜歡。
這就是感覺、情感算法的一種。我們很多下意識得決定,其實都是經過計算后做出的。
07 智能和意識哪個更有價值?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工智能逐漸被放在主流的位置上,并且得到了快速穩定的發展和進步。但人類意識是推進科技進步的基礎,兩者之間,我認為意識更有價值。
08 流行的趨勢
中世紀開始流行在房子前面開拓一片草坪,作為新興中產階級政治權力、社會地位、經濟實力等的象征。
未來作為橄欖型結構社會的中堅力量的中產階級,流行走向又是如何?
09 我是誰?
我是誰?是爸媽的女兒,是公司的員工,是社會的棟梁。這就夠了么?遠遠不夠。意識中的“我”,真實的我,到底是誰。看過《楚門的世界》,才會體會這種悲觀和無助。
10 生命是一場數據處理
記錄、上傳、分享,幾乎組成了我們生活的全部。吃飯,朋友圈先吃;旅行,掏出智能手機分享每一刻的感受,我們不斷地在將體驗轉化為自由流動的數據,無形之中我們成為了數據流的一部分。這沒有好或者不好之說,只能說是,我們讓數據有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