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發現人活著就是很痛的過程,還是痛得不得了那種。
大學同學A在臨近畢業時曾跟我小心翼翼又向往地介紹過她畢業后的規劃:準備去北京找工作,簡歷和作品都準備好了,她是已經有意向的公司的,雙方初步溝通過,也很有把握通過面試。
然而面試的時候堵車遲到了,當然也沒有了后續。
也曾想過在北京怎樣怎樣再找工作,但想到幾千塊的工資除去租房、吃飯、交通費用等等,根本就沒有辦法在北京生活,再三權衡,她還是回了老家的小縣城。
按照一般的劇情走向來說,她的人生應該就會容易一點,在老家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工作,工資不高,但好在可以住在家,省去租房的煩惱,晚飯還能回家吃,父母更是可以時常見,妥妥的一個在大城市難生存在小縣城卻找到了安身之地的人生版本。
但現實是,她回到了老家工作也不好找,都是兩三千塊的工作,她嫌棄工作,工作也嫌棄她。
02
處在一個兩難的境地中,到過了大城市,回到了小縣城,人生的走向仍然懸而未決。
人在沒有方向感的時候會很容易頹廢。
那段時間我常常看到她在朋友圈發一些負能量的東西,就算隔著大半個中國的距離你都能知道她現在的生活很不好,頹廢、沒有未來。
當然人生也不總是沒有光,好在她還是在一個教育機構找到了工作,盡管這份工作并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
但工作上的事常常讓她炸毛,明明應聘的做剪輯的工作,變成了寫公眾號文章和運營抖音、快手視頻的工作,這都不是她喜歡也不是她擅長的。
公眾號的文章改了又改也沒過稿,而抖音上的視頻低質到她都不好意思看。
更糟糕的是這是一種得過且過的生活,她常常覺得生活沒有看頭,然而又無可奈何。
一次我收到她的信息,她說她常常在下班的時候騎著電車穿過街道時默默地流眼淚,北方冬天的寒風呼呼地吹過她,她更覺得人生孤苦,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
大概是這個世界盡是有希望的人在狂歡,只有自己是個孤獨的失敗者。
我知道很多人會說這樣的年輕人會不會太矯情了,不過是一份不如意的工作和暫時不如意的人生,可她在經歷的正是人生中經歷過的最大額度的痛,人到那個境地,看到一只螞蟻,都覺得它比自己過得好。
03
要細究起來的話,好像我們的生活都不太樂觀。
每一次看到新聞上廣州的年度平均月薪或季度平均月薪出爐,我就會默默懷疑我是不是待在一個假廣州,那時我跟同事討論這個問題,她說可能是這些數據不太準確;
做的工作很快就消磨掉了所有的興趣,有一段時間每天早上來上班就跟同事說“怎么又到了上班的時候了,好像才剛上班”,對方也說“是的”,時間久了就覺得自己剩一架骷髏坐在電腦前;
我租的房子在我放了一張桌子后,本來就狹小的空間連門都沒辦法完全打開,每天進出門都是側著身的;
后來我又換到了廣州的另一個區租房子,雖說是一房一廳,可房間只放得下一張床,那個呈三角形的廳,其實就是一個角落,放了我那架破電鋼琴和一張書桌后就占滿了一半的空間了,那個門因為挨著桌子又是沒有辦法完全打開的,我又是側著身進出,日子在難捱的時候生活總是驚人地相似;
我那架破電鋼琴,音不準且音色刺耳,有時彈著彈著聲音會突然大起來好幾倍,把我自己嚇一跳,可我舍不得花錢換架好點的電鋼琴,除了忍著這突然的驚嚇外也沒別的辦法。
那些為生活將就的事還有很多,數是數不過來的,事情聽起來都很小,可積多了足夠讓人懷疑人生:明明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活在這世界上,為何生活就不能對我溫柔點?
當然我并不是逆流中的孤軍奮戰者,蕓蕓眾生中大家經歷的痛各有各的不同。
04
有個姑娘在廣州這座城市五年了,很少聽她說起生活的不易,后來才聽她說起在這個城市中的一些經歷。
剛到這個城市的時候,迷迷糊糊,孤身一人,一邊住著旅館一邊找工作,沒有學歷,在這之前她的工作經驗是在工廠的流水線上工作,后來她找了現在做的這份工作是因為她說“這份工作提供住宿,好像也不用像在工廠那么辛苦,而且我再不做這份工作的話就要睡大街了,身上又沒錢”。
那時的工資低到現在的她簡直就不敢相信,為了多賺點錢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沒有娛樂,買十塊錢的水果都覺得貴,而且她第一次知道了原來有“小區”這種城里人住的地方。
她工作幾年了直到今年才去國外玩一次,我常說她太不懂享受生活了,后來有一次她說“你以為我不知道享受生活嗎,可你一出去玩幾天你回來后顧客就不是你的了,做銷售這一行就是這樣的,都不敢休息超過兩天以上”。
還有個姑娘面試的時候一次次地被拒,可她明明精心準備了,面試的時候她都得體大方地回答對方的問題,有時候她覺得自己的能力和對方的崗位要求是符合的,可現實總是一次次地讓她失望。
有好幾次都是在準備出門面試下一家公司前收到了對方不錄取的通知郵件,郵件里的措辭禮貌又得體,再三表示她很優秀只是不適合這份工作,可她覺得就是自己的問題。
能怎么樣,在心里苦笑一下繼續去面試,在舉目無親的大城市里生活總是要有工作的。
05
高中時英語老師跟我們說,你們去看看《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在你們覺得沒有希望的時候。
后來我看了,在大學的時候,那是我覺得一切都生機勃勃的時光,除了覺得克里斯父子好慘外當然沒能體會當時他們的處境。
我出來工作后又看了這部電影,生活已經是積累了厚厚的塵埃了,可我的心境變得清晰起來,看著里面的克里斯一次次地被推入生活更深的絕望,心里涌動出絲絲荒涼的同時也理解了那些為生活卑躬屈膝的人。
很多次在街上或是在商場里,都會看到那些背著大背包的年輕人,一次次地向路人介紹自己的產品,或是擦鞋油、或是去污劑、或各種在他們看來能撐起未來的東西。
他們在別人排隊等吃飯的間隙抓住機會向別人介紹產品的特點,在別人駐足等人時展示產品的性能,然后在別人禮貌或不耐煩被拒絕后去尋覓下一個潛在客戶。
有一次晚上九點多了,上完英語課擠完地鐵又擠公交回家,那一天覺得特別地累。
下班來不及吃飯趕去上課,上完課就是晚上了,餓得不行跟著一堆人擠地鐵擠公交,夏天里各種氣味交雜,在公交車里踩著高跟鞋望著外面的街景時,想默默地哭一場。
忽然看到前面一個白發蒼蒼的奶奶蹬著三輪車,我完全震驚了,因為她的頭是往一邊完全地垂到肩膀上去的,我以為她是睡著了,但一想不對呀,她的腳是有知覺地踩動踏板的——那一瞬間我簡直就是肅然起敬。
看三輪車里裝的東西應該是剛收攤回來,她很吃力地踩動踏板以極慢的速度前行,剛好就擋住公交車的一角,司機一直在后面慢慢地避讓著她,直到她往另一邊拐去時,公交車才快速前行。
我看著周圍的面孔,大家都疲憊不堪,從他們的打扮穿著你能輕易知道他們職業的不同,有辦公室的白領,有工地上的農民工,盡管是有工作內容的不同,但我們都是為生活努力奔波的人。
活在這世間好像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一些疼痛,有些痛感是沒辦法在短時間內消失的。
那位曾在工廠流水線上工作沒有學歷的姑娘,在工作前兩年就算她很努力工作,但生活都是難熬且工資不高的;那位畢業后經歷迷茫期的同學A,常常困惑也鼓勵自己要快樂、想清楚以后的道路,可就是在經歷諸多的不順;那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可能每一天都在重復著那天我看到的場景;而很多人的生活盡管各有不同,但該承受的劇痛并不少。
我們可能都會有累得不行、要放棄生活的時候,可是仔細一想怎樣才能算是徹底地放棄生活呢?
恐怕要了斷生命才是徹底地逃離苦難,這樣一想還不如咬咬牙繼續堅持下去,因為就算今天過得很糟糕我還是會想參與到明天熱氣騰騰的生活中,我想你們也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