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在看一本叫<去你家玩好嗎>的書,今天翻到一篇文章感覺一下子穿越到一年前的自己,當初自己是如何下定決心做交換生的?
清楚地記得,有一個原因是:我想換個環境,重新開始。沒錯,那時的我,把當時所有的不順心歸結于,我在這個環境太久了,久到麻木,久到困頓在一個瓶頸,進退兩難。所以我病急亂投醫的堅定地認為交換生項目簡直是天賜良機,只要我離開了現在的這個環境,一切都會不一樣,沒錯,當時的我是這樣么想的。
剛來到英國也是這么堅定地認為的,然而現實的巴掌扇的啪啪響。
在廣外,我習慣上課玩手機,回宿舍煲劇,我曾信誓旦旦的跟舍友說,去了英國,我一定做一個安靜學習穿梭于圖書館教學樓的美少女,然而現實是,除了開學領書和拿免費的計算器,我再沒去過圖書館。
在廣外,我習慣每天熬夜,熬到出現幻覺,我曾信誓旦旦的跟閨蜜說,到了英國,我要早睡早起身體棒,然而現實是,每天晚上樂此不疲的倒著八個小時的時差和中國的小伙伴聊天,不過我還沒有通宵過,這倒是很大的改變。
“我們自以為掌握改變命運的咒語,學會不停規勸自己和別人,換個工作,換個女友,換個城市,換個人生,用改變帶來的可能性來告解心中的壓抑,卻從未想過,此刻壓抑著你的未必是當下的生活。”—《在別處癥候群》
看到這句話共鳴簡直不能更多,因為來到這里我清楚地發現,我想要的改變全都變成了土。
不過,這并不代表,我沒有改變,或許這才是生活在別處最刺激的地方,他不會完全如你所愿,但是結果是好的。
熟知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還是比較有計劃性的,經常用時間推進表來逼迫自己,其實我一點都不喜歡時間推進表,會讓自己覺得活的像個機器人,可是又實在沒法豁達的一切順其自然。
我在這里認識了一些法國來的妹子,我們每個星期都有聚一餐的習慣,有時去到外面嘗試新的餐館,有時在宿舍親自下廚制作自己國家的地道食物,這樣來回了幾輪,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他們從來不會預約一個準確的時間,總是潦草的說,周日晚如何,大概思量一番,恩,應該是有空的,就這樣形成了約定。
一開始我并不喜歡這樣的作風,覺得太過隨意,可是漸漸的,我竟然更傾向于這種約定,因為沒有壓力,不會說,約好6點見面,我五點就匆匆忙忙收拾好所有東西,數著秒針等待,而是,很自在的像在家里做飯一樣,在準備完畢前半小時,知會一聲,準備開飯了哦。這讓我會更享受這樣的聚會,而不是把它當作一種日程來對待。
所以現在的我更傾向于把朋友之間的聚會,看得更靈活,你有急事沒關系,不用急,慢慢來,最要緊是開心,聚會要什么時間表,相聚就聚,說走就走。
我剛說,我幻想成為一個穿梭于圖書館教學樓的美少女的希望破滅了,但是我變成了一個穿梭于教學樓健身房的漢子。
起因當然不是我愛健身或者我很陽光之類的,是因為我住的宿舍可以免費辦會員卡,我就辦了。
剛開始想著說,會不會像某山一樣,老年活動中心FEEL十足,可是當我去到那里的時候,全身的裝逼細胞都被調動了,加之有愛運動的朋友,同學,舍友,約著約著,就成了習慣。
說真的,每次在跑步機上揮灑汗水,都有一種拍MV的感覺,就這樣,我拍了兩個多月。
我有一個舍友,是一個德國的小哥,很擅長攀巖,有一次心血來潮,踩了一雙跑步鞋就跟他去攀巖了,當時爸媽完全震驚,因為我是一個恐高加密恐的人,看著密密麻麻的踩腳都暈的不行了。第一次嘗試,估計爬了幾米吧,渾身開始顫抖。第二次嘗試,到了半空,我又想放棄,哪曉得舍友不放我下來,只好硬著頭皮爬到最頂上。
下來的時候說了一句:也沒有很高。
其實來這里覺得很驚喜的事情就是,身邊的人,你不知道什么時候就發現了他們身上不可思議的一個點,并且刺激了自己躍躍欲試的細胞,發現前者的智慧真的是驚人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到了新環境,一切從零開始的時候,不要放棄任何一個接觸新朋友的機會。
接下來這個改變是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來之前完全沒想到英國物價如此嗨貴!尤其是外面的餐館,拿學校附近的那家中餐館來說吧,就是平時大家嫌棄得不得了的三菜盒飯,55。之前有一個一起來做交換的同學和我說,有一次去一家拉面店吃飯寫作業,一把小心吃了180塊,整個人都嚇傻了。所以我當時就決定,既然宿舍的水電氣煤不要錢,我自己做飯好了。我也不知道從來沒做過飯的我哪里來的勇氣,或許真的是生活所迫吧。
一開始,我把超市里的速食便當拆開來,加個蛋,在鍋里炒一炒,裝盤,拍照,發圈,我是中華小當家。
后來我發現我不能自欺欺人了,我開始下載各種菜譜,一開始的飯,真的很黑。
過程很漫長,反正現在的我,已經隨隨便便做個菜都被舍友夸是個好廚師,能夠和面包餃子。
我現在很享受,每天做飯的那幾個小時。我覺得最有趣的就是,把壞事變成好事。
我又有一個舍友,來自芬蘭。專業是occupation therapy。主要就是幫助一些有心理障礙的兒童規劃日常生活,已達到治療的效果。我經常做她的模擬病人,有一次,在采訪的過程中,她問我,會不會有什么覺得不自在的情況。我說,會,因為在陌生人面前,我很難成為主動打招呼的那一個,在一個不熟悉的環境中也會感覺渾身不自在,總是會錯過大家話題中的點點滴滴,有時不是高冷,而是我在想著要說什么的時候,別人已經走了。她說,恩,awkward。沒錯這個詞太貼切了,她說,讓我們來做個試驗,你主動去和我們的新舍友打招呼,看會發生什么。我說,那不會好尷尬,我不知道說什么。結果就是,我們三個聊得很嗨。
有的時候膽怯是怕找不到話題,其實找話題不是一方的任務,話題是一個接一個出現的。東方思維和西方思維的碰撞,真的會有火花。
眼看著又到了準備申請階段,最近陸陸續續的有師弟師妹問我交換生的情況,其實我在盡可能的幫助他們申請之外,更希望能夠聽到他們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是因為我這個曬圈狂魔讓他們對交換生的生活充滿了好奇?還是跟我一樣,困頓于現有的生活,急切的尋找一個出口?或是向往交換的城市已久?
不要想著環境本身能夠帶來什么,因為環境是死的,他就在那。可是你是活的,你接觸到的人也是活的。我曾希望環境改變我,結果是我改變了自己。
能改變你的,不是另一個環境,而是你在另一個環境里做出的決定。
作者 | 立哥哥?
wechat : ligege0322
只身一人跑到大不列顛闖蕩江湖的女漢子
原創文章 歡迎轉載 轉載請簡信獲得授權 康薩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