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L突然微我:“啊……煩死了,好不容易休個年假,在家各種被催婚,求介紹男朋友啊……”并發來一排可憐巴巴的表情,一段文字,一串表情足夠我腦補同事的境況和心境:上有長輩‘什么時候帶男朋友回’,下有晚輩‘小姨,姨姨,姨夫在哪里;自己內心當然是大寫的OS。
我噗嗤一笑,也隨即發了個捂嘴偷笑的表情,然后,“怎么,回家被催就招架不住啦?不是一直說一定要耐心去遇到那個對的人嗎?怎么這才回去一天就舉手投降了。"
良久不見回音,我放下手機,繼續遨游在書籍中,精彩之處,叮嚀一聲讓我從書籍中抽離,“說正經的,給我介紹個男朋友啊……”。
片刻寂然,“額,你喜歡什么樣的?”我不知如何接話。
?“我也不知道,要求不高,對眼就行?!?
這就讓我略顯尷尬了。平時本就對紅娘這一差事不感冒,一來,不擅長,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二來,沒勇氣,害怕介紹不成反變臉。L的要求我無法立刻拒絕,但也不敢立馬接受,因為很多時候,女孩嘴中的“沒要求,看對眼”其實是很高的要求,沒要求是因為不知道被介紹的對方是誰,名誰,像誰,而“看對眼”則是暗示見面后對方是怎樣,會怎樣,應怎樣,如若不然,絕對沒有下文??茨樳@一準則,放在任何人,任何時間都是最可接受的識人準則,因為不會有人想要在第一時間通過你粗糙的外表和不修邊幅的外形去深入挖掘你的內在。
“喂喂喂,你在干嘛呢?這個小請求也不答應,難道你就不想幫我解決終身大事嗎?”L的催促將我的思緒拉回到我倆的對話情景中。
“我當然希望你快點找到如意郎君,你之前不是還說你家人讓你和那個相親對象處處看,培養感情嗎?”
“是啊,可是我找過別人幾次,別人又不搭理我,我總不至于卑微到那種程度繼續求搭理吧!”
張愛玲說:”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里”,可是此處,于L而言,為了認識一個根本不知道是否有感覺的人而卑微到塵埃里。我感受到L的無奈和不甘,她說的這個相親對象我聽說過,跟L見面時剛分手,也是迫于家庭壓力相親,聊過幾次天,見過一次面,吃過一次飯,然后彼此所有的好奇都在見面后戛然而止,L很郁悶,也很憤懣,“一個快30歲的男生有什么資本清高,況且剛和女友分手……”當時L撇著嘴跟我抱怨道,而她沒說出的話大概是:“我配你有多的,拽什么拽,怎么也是我冷落別人,憑什么輪到你冷落我?。?!”我默默聽著。
L,一個93年的青春靚麗小妹,個子高挑,身形豐滿,皮膚白皙,脾氣溫和,說話溫柔,絕對的膚白貌美大長腿典范,也絕對是極有潛力的賢妻良母型標,因為L不止一次表露出對于相夫教子的向往,也在日常的生活中培養自己這樣的特質。只是,向來,美女都是單身,L也不例外。
對話停頓了不到兩分鐘,L開始詢問:“你睡了?”
“沒呢,在聽你說話呢?”
“那你說我該怎么辦,要不你給我介紹一個唄?!盠故作輕松地說。
我一時語塞,L 這句話,是試探,也是請求,略顯輕佻的語氣暗示出L的緊張和擔心。不久前,還信誓旦旦地說絕不向外界壓力妥協,沒想到所有堅持和淡定在回家的那一天土崩瓦解,在親情的柔式攻擊下L只能繳械投降,任憑世俗的觀念侵蝕自己樸素、簡單的感情觀,我理解L,也同情L,因為我有過L同樣的境遇,只是我足夠清楚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有目標,有夢想,所以有力氣抗爭。
“你本就對他無感,何必在乎只言片語的回應亦或是心不在焉的關心,如果他想了解你,他有你的微信和電話,又認識你的親戚,各種優越的套近乎渠道他占盡了,他會想方設法去了解你,然后順其自然地接近你?,F在,似乎你們見過一面后沒有下文,你找過他幾次依舊沒有下文,你覺得還有必要在這條人造的男女鏈接中繼續期待和焦躁下去嗎?”我微微有點慍怒。
這次是L沉默,半晌沒有回應,我丟開手機,繼續看書。
“我知道了,之前就是很不甘心,怎么也應該是他找我,而我不搭理他才對,憑什么這個不被搭理的人是我。而且,當時家里人也說感情處著處著就會有的?,F在我知道了,如果沒有當時的不切實際的奢望,我也不會去卑微的去搭訕,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在糾結什么。”
我無奈的笑了一下,你在糾結什么?似乎很多人都患有這樣的癥狀,L的種種表現很明確,她害怕單身,想要脫單,她害怕成為親人朋友嘴中那個脫單的姑娘而成為眾矢之的,所以很糾結。
“所以,你現在想清楚了?”我試探性追問道。
“想清楚了,順其自然……不過還要跟你說件事?”L說道。
我以為關于婚姻、情感方面的討論到此為止,所以很輕松地答道:“恩?什么哦?!?/p>
“之前跟你說的那個追求我的男生又找我了,我跟他半個月沒聯系,上次也只是簡單寒暄兩句,這次回家,他突然跟我說,他想結婚,家里催的急。”
L內心的OS在此時已經悄悄轉移到我這里,實在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因為這種話題是無解的。旁觀者說的再多,旁聽者不聽取依然還是留下了問號。
我很無語,“然后呢?”
“他的姐姐跟我們一個同事是好朋友,聽說他家在深圳有三套房子,全家在深圳發展,他爸爸說如果他愿意留在武漢,就立刻為他買房子。哎,他什么都好,就是有點矮。”
睡意漸漸襲來,我打了哈欠,掙扎著雙眼認真且條理清晰地對她說:
“第一,一個想要追求你的人,在約過一次飯,一次電影后再無下文,要么就是你高冷,要么就是他沒有繼續下去的欲望;
第二,半年不聯系,一聯系突然談到結婚,并暗示想再次追求你,可能此男對比多個還是覺得你適合結婚;或者他沒有對比,只是想要結婚,恰好曾經出現過你;
第三,如你所言,看的出,他家的硬件條件算得上中上等,買房輕而易舉,況且你也想留在武漢,可以考慮;
第四,我知道你一方面在想真的對他不來電,但又想想如果這個條件好的沒抓住,可能繼續單身,甚至有可能步入大齡單身行列,你又有點后怕,于是陷入糾結;
第五,既然你突然在我倆的話題中提到這個男孩,那么一二三你已經考慮過了,可以直接考慮四,你現在的想法很可能是四中的后半部分,所以,既然這樣想了,就別再糾結,把糾結的時間拿去給對方一次幾乎看有沒有可能,如果有可能,那么是愛情;如果沒有可能,也是青春。說的可能過于直白,但是如果不攤開說,你會繼續糾結浪費時間。”
我不知道當時看這段文字時的L是什么表情,或是有什么心理活動,或許會怪我的直白,或許會感謝我的坦白,但是Whatever,我只是說出了作為朋友該說的話。
與其糾結,不如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