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許巍大叔煲了一頓“變味的雞湯”之后,朋友圈里面開始出現了“反雞湯的聲音”。“反雞湯”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潮流,標榜著遠離低俗和惡趣味。殊不知他們其實也是在煲了一頓“雞湯”呀。
駁斥新京報“沸騰”專欄中的一篇文章,放在這里只是希望看得更清楚,別無他意哈:
正文開始:
今天,我也來燉個雞,雞的品種是心靈雞。燉出來的湯自然就叫“心靈雞湯”。主要給我自己喝,諸位先聞聞味道好不好,若好,請不要客氣。若不好,掩鼻而去,我也不會介意。
燉雞之前,總要先做些準備。殺雞,燒水,燙雞,拔毛。筆者來自農村,對這過程比較熟悉。一些城里的同學可能不太清楚(以前曾聽過把麥苗誤會成韭菜的笑話),那我們就一定要先看看心靈雞的前世今生,否則,連雞從哪兒來的,是不是合格雞都不知道,那一定不是一個好廚師。
心靈雞,不是國產品種,原本是一個美國雞,生于1993年6月28日。第一代“心靈雞湯”少女系列超過14種,專門賣給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少女。1999年,杰西卡·薩弗拉發明了“愛情心靈雞湯”,是由愛情心靈雞熬制而成。諸如此類的心靈雞生來就是為了治療病人,培養他們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品質。
而受美國“心靈雞湯”影響,一些自帶“治療術”“鼓勵”天賦的雞逐漸多了起來,于是乎,國產的心靈雞正式登場。
好了,了解完了心靈雞的來龍去脈,下面開始燉雞。
燉雞,我是不擅長的。不過,我經常見到一些“燉雞大師”,他們心靈雞的品種各不相同,各有受眾。禪師,善燉上古雞,于丹,善燉論語雞,李嘉誠,善燉成功雞。。。
可是,現在情況變了。大家紛紛拋棄“心靈雞”,“燉雞大師”不僅砸了招牌,門可羅雀,而且突然發現那些大師突然說自己不會燉雞了。那些過去我們喝的湯都是小作坊出產,冠了他們的名,他們也是受害者。
不是雞湯不好喝,只是現在生產技術太發達,有個叫因特爾奈特的心靈雞湯店,出產心靈雞的速度是光速。只要動動手指,雞湯隨時都能喝到。這個忙碌的時代,大家瘋狂地向前沖,累的前胸貼后背,真正能填肚子的饅頭又冷又硬,又費時間,還是因特爾奈特的心靈雞湯好,瞬間元氣滿滿,快捷又美味,關鍵是免費!
可是,怎么大家一下子都棄之如敝履?我們是否要如此匆忙地與之劃清界限?
原來,大家磕了藥,發現“生命藥水”只能在15秒內回復150點生命值。媽蛋,藥效過了。
嘿,那個賣藥的,這個藥是假冒偽劣產品,差評!
喂,還有隔壁還在嚎叫理想的許巍大叔,你TM一定是嗑藥了!別嚎了,你TM藥效怎么比我的長?
咦?媽蛋,都是“矯情”。
可是不知道怎么地,許大叔們依舊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過得挺好。踏實工作,并不是蠅營狗茍,喝茶養花,也并不代表高貴典雅。偶爾,望一望遠處的天空,想起兒時夢想,知天地之廣博,自我之渺小,方心境平和。
忙碌的時代,天空無人問津。一切只為更快,更快到達終點,然后在終點品茶養花。
可是,誰說有終點?我們能怪得了心靈雞什么呢?我們并無殘疾,非要假肢;無需手術,非要麻醉?那是我們自己沒有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我們更沒有理由怪罪,那些為理想奮斗的人,和那些感嘆理想的人!
那些被誤當作“心靈雞湯”的廚子和喜食“心靈雞湯”的朋友們,你們也無需匆忙地與之劃清界限,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不受“雞湯”惑,亦不受“反雞湯”惑。
有人說,“心靈雞湯”里有廚師加的不明物體,那我們在喝之前,就聞一聞,看一看,情況不對就不喝。其實,不光是“心靈雞湯”里有不明物體,這是一個普遍問題。所謂“不明物體”就是,不加考證地,一本正經地,“從前,有一個”。
哎,怎么還聞不到雞湯的味道?
媽蛋,忘放雞肉了!
唉,要燉什么雞湯呢?白開水也挺好啊!
(為了稍稍避開胡說八道嫌疑,文末對所引事實來源標注了參考來源,希望朋友們以后再引述事實的時候也能加上參考來源,尤其是媒體朋友,有時候相互轉載,竟不知原來的出處竟是誤會)
參考來源:心靈雞湯的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本文作者:粒子。博主弟弟,大四航天專業